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LT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二、诊法合参,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三、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疾病。诊法合参的理由是: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而四诊正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只有四诊并用才能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临床资料;此外,在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假象”的病证中,只有四诊并重,才能去伪存真,鉴别真假。
02. 中医诊断学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四诊、辨证、诊病和病案四大部分。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辨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八种辨证方法;诊病主要包括对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如命名、分类等进行阐述;病案包括对医案和病历的读写。
?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
: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期持续时间称为主诉。记录主诉注意事项是:①抓准主诉;②问清主诉所述症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③不要使用病名和病程,文字要精炼。
?
: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病初期(即表证)的重要诊断依据。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①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②发热重,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