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领会:日本灭亡中: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行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通过对外侵略战争获得大量发展军事工业的机会。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控制了日本的国家政权,奉行强硬的对外扩张的方针。
1927年,日本首相相田中义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了侵略中国满蒙(东北)的计划。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轨,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军分别向沈阳、长春、北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2月,日本占领东北全境。
1935年,日军开始向华北地区渗透,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使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日本还策划了华北五省两市(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红军,对日军采取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不只是局部的,要有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侵略中国,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被迫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调整的对华政策,实施“以战养战”和“以华制华”策略,1、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2、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发展汉奸组织,3、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简单运用:日本在中:伪“满洲国”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设立了总督府,开始了对台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1938年12月,汪精卫在日本政治诱降的背景下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屠杀30万人。2、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根据地进行“三光政策”。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1、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2、关内,“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从局部抗战到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人约有300人。
→识记: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六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