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高墩计算分析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桥平面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双向 2%,纵断面纵坡 %。原桥设计左幅中
心桩号为 K64+,共 2 联 (3-40)+(3-40)m ;右幅中心桩号为 K64+,共 2 联 (3-40)+(4-40)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 后张 )T 梁,先简支后连续。 下部结构0、6( 左幅 ) 、7( 右幅 ) 号桥台采用 U 台接桩基, 0(右幅)号桥台采用 U台接扩大基础,
2、3、4( 左幅 ) 、3、4、5( 右幅 ) 号桥墩采用空心墩接桩基,其余桥墩采用柱式墩接桩
基础。
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将 2、3、4( 左幅 ) 、3、4、5( 右幅 ) 号桥墩改为圆柱墩接桩基础,且桩基础已于 2011 年 5 月终孔。本次对其高墩进行计算分析。
主要分析结论:
1、墩顶纵桥向有约束时,失稳安全系数 γ = ,墩身稳定性安全。
2、墩顶纵桥向无约束时,失稳安全系数 γ= ,安全系数偏小。本次分析报
告提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将现有变更 D= 方柱式墩,以桩帽相接,
失稳安全系数 γ= ,安全性得到提高。
方案二:对本桥进行重新分联,左幅分为三联: 40+( 4*40 )+40m,右幅分为三
联: 2*40+ (4*40 )+40m,将高墩全部固结,以达到稳定性要求。
从安全性方面考虑,本次分析推荐方案二。
3、施工阶段、使用阶段桥梁墩柱结构验算安全。
4、施工阶段裸墩状态受到顺桥向风荷载对墩身最不利。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对墩
顶施加水平方向的约束 ( 具体的操作措施可在墩顶设置浪风索,防止墩身在风荷载作
用下发生过大的位移 ) 保证墩身的结构安全。
5、根据原桥桥型图 3 号墩中风化板岩顶部高程 ,而设计变更文件左幅 3 号墩墩底高程 ,左幅 4 号墩墩底高程 ,右幅 5 号墩墩底高程 238 等,设
计为嵌岩桩,请注意桩底高程的控制。
6、本次分析墩身砼按 C40考虑,请注意修改相关变更图纸。
以下将对本桥高墩稳定以及结构安全性做详细分析: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二、高墩屈曲安全性分析
原桥设计左幅中心桩号为 K64+,共 2 联 (3-40)+(3-40)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 后张 )T 梁,先简支后连续。
图 1、** 大桥左幅立面
本桥原桥左幅 2,3,4 号桥墩为薄壁墩,根据变更文件 2,4 号墩实测墩高分别为
和 且与下构固结, 3 号墩为过度墩墩高 ,非固结。
图 2、** 大桥右幅立面
本桥原桥右幅中心桩号为 K64+,共 2 联 (3-40)+(4-40)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 后张 )T 梁,先简支后连续,其中 3,4 ,5 号桥墩为薄壁墩,根据变更文件 4,5 号墩实测墩高分别为 和 且与下构固结, 3 号墩为过度墩墩高 ,
非固结。
本次计算先按原薄壁墩变更为直径 D=,分别对最高固结墩左幅 2 号墩( )和最高非固结墩左幅 3 号( )墩按实测墩高进行计算,在 midas 里面建立空间杆系模型进行屈曲稳定性分析获得临界集中力, 按两种不同的约束条件(墩顶在纵桥向有约束和无约束) 分别进行分析(由于变更图纸中出现墩柱两种混凝土型式 C30,C40,为偏安全设计本次分析按 C40 考虑)。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图 3、圆柱有限元模型
1、 左幅 2 号墩顶在纵桥向有约束、墩身砼采用 C40砼,墩高 :
墩顶恒载:
双孔梁自重: P1=
帽梁自重: P2=
桥面二期荷载: P3=
墩顶恒载: P4=++=10696
B 墩
某公路桥梁高墩稳定性计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