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心得活着读书心得活着读书心得再次翻开余华的《活着》,一种莫名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所以《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在谈到死去的亲人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徐福贵活着,好像就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死亡构成了福贵一生不间断的悲剧: 儿子有庆死于强制给县长的女人献血, 女儿凤霞死于难产大出血, 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 外孙苦根死于吃豆子撑着了, 这些死亡谁也预料不到。只有他的父亲、母亲和妻子家珍死得尚且自然。浓缩在福贵身上的无尽苦难看似是命运的戏弄, 自从败家开始, 他的命运仿佛是被死神安排着: 自己被抓去当壮丁,结果母亲因缺少照料而死亡,女儿也缺乏照顾而变成了聋哑人。而他自己不止一次与死亡擦身而过,在战场上, 犹如子弹呼啸,带给他种种锥心的痛和可怕。最后士兵们都死了,成千上万的尸体横在他面前, 只有他和春生幸免遇难。上天终究还是眷顾他的, 不忍去触碰他那颗鲜红的心, 所以他幸运的活着。他从军队回来之后,由于贫困,家珍积劳成疾而亡。儿子给县长的女人鲜血, 却被大量抽血而亡……在这出关于残亡的戏剧上演之前, 他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 在一夜之间由阔少爷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而他的父亲,在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死于由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破败前的少爷不懂得伤心而破败后的福贵没资格伤心, 因为他已经成了佃农,佃种着曾经属于自己的五亩田地。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 7 岁的外孙苦根。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了, 而他却没有这种“幸运”,他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一头牛在犁完所有该犁的地之前, 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 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从表面上看, 这一切好像都只能归结于命。而事实上,这些悲剧归根结底来自动荡的社会,不正常的历史, 在这个扭曲的年代里, 在残酷的历史面前, 贫苦的个体生命注定不会有好的前景, 死亡便仿佛应运而生。在那个战争的年代, 大跃进的年代, 福贵是一个象征, 他是贫穷百姓缩影, 背负着诸多的厄运和沉重的历史悲伤。在那个灰色的年代, 创伤充满了整个社会, 历史把人类所能承受的所有不幸都压在中国百姓身上, 因而他们的生命也才显得那么脆弱。在失去了其他的亲人之后, 福贵与苦根相依为命, 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攒钱买一头牛。钱终于攒够的时候,苦根却已经死了。福贵一人买回了牛。那本来是一头正要被宰杀的濒死的老牛, 它已经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 就算不杀它恐怕也活不长了, 但是, 因为不愿看着老牛在哭, 早已不再会哭的福贵买下了它。起个名字也叫福贵。一过 10年,“两个老不死的”———徐福贵和老牛福贵———居然都没有死, 他们活着。福贵赶着福贵去犁田, 在吆喝福贵的时候嘴里也喊着所有死去亲人的名字, 好像他们也都是些驾着轭正在埋头犁田的牛。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的的老人, 站在老黄牛旁, 絮叨他这一辈子的故事! 他是多么的无奈,面对亲人的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没有血泪的控诉, 也没有撕心裂肺
活着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