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场工程
1 概述
飞机及机场发展史
1903年12月17日,,这是人类首次飞机飞行。1909年9月21日,我国飞行家冯如在美国自制飞机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飞机上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强,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了以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的新型运输方式,同时有了供飞机起降和进行地面活动的固定场所——飞机场。
当时,飞机小,重量轻,速度慢,载量少,对地面设施要求不高。因而初期的飞机场,如1922年瑞士修建的日内瓦宽特兰飞机场,只包括20公顷草地,一栋小管理房屋,两个木结构机库和一台原始的无线电设备。30年代中期,比较成熟的运输飞机,如美国的3和德国的52等型飞机问世,飞机的重量、速度、载量均有增加,技术也有提高,开始要求飞机场建造有道面的固定跑道。随之无线电技术也逐渐引用。
2021/6/18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50年代末喷气运输机和70年代初宽体运输机的相继问世,为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使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设施和技术管理措施的发展;反过来它们的发展又加快了航空运输业务的前进步伐。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以较大的投资发展自己的民用航空事业,航空运输发展速度惊人。航空旅客周转量的增长率,除少数年份由于燃油价格飞涨和世界性经济衰退影响外,其他年份平均达9%。航空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增长很快。例如,从1950~1978年,美国航空旅客周转量在铁路、内河水运、公路和国内航空四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从 %%;苏联在铁路、内河和海运、公路、国际航空这四种方式中所占比重从 %%。航空运输已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飞机场工程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较之民航事业初期,半个多世纪以来,飞机、航空技术、航行设施和运输管理水平得到很大发展。诸如:
2021/6/18
3
① 飞机性能。发动机从活塞式发展到目前应用得比较普遍的喷气式;飞行速度从每小时200公里到900公里以上;起飞全重从10余吨到超过 350吨;载客量从20~30人到500人;运载能力从每小时560吨·公里到61600吨·公里;最大航程从2400公里到11000公里。
② 飞行方式。从日间依靠目视飞行发展到夜间和低于目视气象条件下的仪表飞行。
③ 空中交通管制。从以程序管制的方法发展到以雷达管制的方法。
④ 飞行领航。从判读地图、使用推测计算和简单的地标领航,发展到各种无线电航线导航和飞机场区着陆引导设施。
⑤ 航空通讯。从以人工电报为主,发展到电报、电话、电传打字、传真、电视、数据传输,利用有线、无线、卫星通讯等多样方式和线路。
⑥ 航空气象。从常规的气象观测及气象预报,发展成为气象学应用的一个专门分支,在各飞机场建立各种服务设施,为航空专业气象预报服务。
⑦ 经营管理。航空运输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求不断更新技术设施和改进管理手段。
2021/6/18
4
飞机场的作用
飞机场,亦称机场、空港,较正式的名称是航空站,为专供飞机起降活动区域,是航空运输的基础设施,一般除了跑道之外,通常还设有塔台、停机坪、航空客运站、维修厂等设施,并提供机场管制服务、空中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务。
2021/6/18
5
飞机场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 让飞机安全、准确、迅速起飞的能力;
② 安全准确地载运旅客、货物的能力,同时,对于旅客的照顾也要求具有舒适性;
③ 对飞机维护和补给的能力;
④ 让旅客、货物顺利抵达附近城市市中心(或是由都市中心抵达机场)的能力;
⑤ 国际机场,则必须要有出入境管理、通关和检疫()相关的业务;
⑥ 机场跑道应具备良好的平整度,足够的宽度、长度;
⑦ 跑道表面要有良好的、均匀一致的摩擦系数;
⑧ 跑道要有足够的强度,能抵御大型载人飞行器降落时对跑道的冲击和压力,并有较大的安全冗余。
2021/6/18
6
飞机场的分类
机场一般分为军用机场和民用机场两大类,民用机场主要分为运输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此外还有供飞行培训、飞机研制试飞、航空俱乐部等使用的机场。用于商业性航空运输的机场也称为航空港(),我国把大型民用机场称为空港,小型机场称为航站。
2021/6/18
7
2 民用机场
民航机场的创建初期,场地小且设备很不完善,不能保证飞行,如以碎石沥青铺就的跑道等。客观原因是由于当时的飞机对净空要求不高而噪声不大,而且机场距离城市都较近。
随着大型宽体客机的出现和运输量的不断增加,机场向大型化和现代化迈进。其主要特点为:
①飞行区不断扩大和完善,可以保
飞机场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