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互补性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互补性研究综述
时间:2010-09-15 01:58:27  来源:2010年8期外语天地  作者:林雄奇——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的是广义的文化语境和具体的情景语境,而关联理论主要关注认知语境。这两种语境观并非互相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关联理论都十分重视语境的研究,因此对这两种语境观互补性的考察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两种理论体系的核心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语篇分析。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关联理论语境互补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 -01
引言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No context,no text.”context这个词最初指的只是某个词句的“上下文”,即Catford后来所说的co-text。它的含义被扩展成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从Malinowski开始的[1]。事实上,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是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885年最先提出来的,只是当时并没有在语言学界引起很大反响[2]。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语境没有得到语言学界应有的重视,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语言的使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环境。
(一)语境的历史缘起
如上所述,作为语言学概念的语境最早是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提出来的。Wegener告诉我们,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然而,Wegener的语境思想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在此后的30多年中,语境理论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英籍波兰人类学家B. Malinowski分别于1923年和1935年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一对概念,语境研究才得以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二)语境的定义和分类
自从Malinowski提出语境理论以来,国内外语言学界大致把纷繁复杂的语境分成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两种,使语境研究做到具体与一般相结合。但由于语境本身有着多种涵义,其定义和分类因研究者、研究目的而异。
最早接受Malinowski语境思想的是伦敦学派领袖,J. R. Firth。他在1950年写的《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一书中,对语境作了详细的阐述。
1964年,功能语法集大成者M. A. K. Halliday在Firth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域”(register)概念,其实“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3]。
在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4]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观
在国外语言学界,研究语境最多的是社会语言学流派。叙述这一流派的观点还需回到伦敦功能学派。,并将情景语境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5]:
(一)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任务,性格;
(a)参与者的言语活动;
(b)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
(二)相关事务;
(三)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
Halliday继承了Firth的理论,提出了“语域”(register)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语言的功能变体”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互补性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