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庆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2 / 38
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市是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在直辖后,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使市呈典型的二元经济格局。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提高的经济总量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现有资源的高效配置,创造创新主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环境就成为必然选择。加强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为:
三大先导产业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根据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确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环保产业作为中长期的先导产业。但软件产业处于发育初期,规模小,骨干企业少,产业链尚未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供应少,技术产业化周期长;环保产业中的主要技术,如目前急需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脱硫、清洁汽车等技术对国外的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力不强,行业龙头企业少,市场开放度低。建立先导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日显迫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的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潜力巨大。例如汽车摩托车工业,市是唯一拥有重、轻、轿、微、改(专)、摩品种齐全的汽车工业基地。2002年,市汽车产销规模居全国第四,摩托车产量保持全国第一。但目前汽车摩托车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方的被动局面亟待改变,自主开发的关键零部件急需技术提升,汽车摩托车行业的加工装备急需进行数字化改造。这些对新技术供给与技术转换能力建设提出需求。
.
2 / 38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持。市既是大城市,也是大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当前,农业中动植物品种改良技术,食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检验与监测等技术,农产品深加工中,围绕发展肉类、柑桔、优质粮油、蚕丝、中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深精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方面技术需求十分迫切;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急需开发肥料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因此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急需提高。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依赖科技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建设,将直接淹没市巫山、云阳、开县、万州、忠县等15个区县,涉与22个区县,面积64633km2,%。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水污染、固体废物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严重等系列问题。急需污染控制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态型小康城镇建设技术、环保装备。为此,建设社会事业创新体系不可轻视。
一、现状与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医药与生物工程、新材料与环保、汽车、摩托车配套产品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并构筑了
.
4 / 38
“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2003年,我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08家、高新技术产品968个。,%;,%;,%。
(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16家中央在渝科研机构有12家确定了改制方向,第一批实施企业化转制的28家市属技术开发类和工程勘察设计类科研机构,有26家实现了转制。第二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制工作也已起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与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科技资产控股公司,解决了院所改制后的出资人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联合市外两家企业和高新区管委会,,成功重组了我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三)科技计划投入产出效益良好
据对直辖以来455项产业技术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抽样调查,截止2001年底,,其中国家拨款4650万元,市科技三项费拨款5700万元,,,专利申请209件,获权160件。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为1:,投入利税比为1:。每百万元科技拨款引导的科技投资为800万元,产值为5100万元,利税为1024万元,专利申请数为2件、。据《市R&D资源综合分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我市每增加1%的R&D投入,%。
.

重庆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net653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