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8 安崎晓.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8 安崎晓安崎晓 1937 年3月3 日生于日本德岛县。 1959 年3 月日本国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毕业, 1961 年3 月日本国一桥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安崎晓先生于 1961 年加入小松公司。 1985 年担任董事会董事, 1995 年任社长。此前,他曾负责经理(会计)本部的工作,分管日本国内和国际市场行销、公司规划以及新业务的开发工作。目前还是日本工程机械企业协会的副会长。从 1956 年以来,他长期参与了小松公司与中国有关的许多业务工作。小松公司 1921 年成立,总部位于东京,一直以" 品质和信誉"为基础, 是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的国际性制造企业。小松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 136 家公司( 不包含办事处)和3 万多名员工。包括在中国的 3 个工厂在内, 它在 14 个国家拥有 28 个工厂, 向世界上 15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电子产品和工程技术是另外两项主要业务。小松公司有 万名职工, 1998 年度销售额为 83 亿美元( 兆日元)。竞争是进步的源泉对话人: 日本小松集团总裁安崎晓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 99 财富全球论坛特别报道财富对话主持人:中央电视台陈晓楠主持人: " 指点全球经济,畅谈中国未来" 。欢迎来到《财富对话》。我是陈晓楠。那么今天我们请到的对话的主角是小松集团的总裁安崎晓先生, 让我们通过大屏幕先来认识一下。大屏幕解说: 他对中国的了解, 远多于我们对他的了解, 我们掌握的所有资料强烈地显示出,他是 500 强首脑中一位少有的中国通。安崎晓先生 1937 年生于日本, 大学时主修中国经济史, 第二外语又是中文。 199 5 年, 他因为负责小松在华业务工作出色, 而被任命为小松集团的总经理, 成为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公司的掌门人。他曾说, 将来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一定会成为小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 好了,让我们掌声有请安崎晓先生。您好,请。其实我觉得, 在所有的外方嘉宾当中和您交流是最方便的, 我们其实都不用带这个耳机, 因为刚才大屏幕当中也介绍了, 您在大学的时候主修中国经济史, 而且第二外语就是中文。刚才我看大屏幕介绍您是中国通, 现场的很多观众都非常感兴趣。我想能不能在节目开始之前,先请您用中文给我们在场的所有观众打个招呼。安崎晓: 你们好。我是小松的学生,叫安崎晓。主持人: 虽然安崎晓先生刚才中文说得很简单, 但是我知道他其实对中文的理解很深, 因为刚才我们两个在初次见面的时候, 我说我叫陈晓楠, 他立刻就说, 我是安崎晓, 咱们俩个都是" 拂晓" 的晓字。那我想知道安崎晓先生,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中文呢? 安崎晓: 我小的时候,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 我特别喜欢读书, 我读过中国的《三国志》等等, 随之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 后来进到大学以后, 我受到我的前辈们的影响长达三四十年。当时日本和中国的交流还很少, 但是他们都认为, 将来中日之间的关系必将会发展为非常重要的关系, 应该学习中文。当然第一外语英语是可以的, 但是第二外语应该选择中文。学生们当时都对中国不太关心, 1000 个学生当中,学习中文的,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只有 6 个人。主持人: 您刚才说您非常喜欢《三国志》,我不知道这个对您后来从商是不是也有一些帮助,因为《三国志》当中激战的场面、策略非常多。安崎晓: 这个好像没有,谈起《三国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都是战略家,我觉得思谋战略恐怕对商务是有一定用处的,仅此而已。主持人: 听说您最后选择小松集团来工作,好像也是出于中国的原因,是吗? 安崎晓: 以某种方式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贸易, 这是我一直的夙愿。比如说铁矿、化学、文学、建材等等, 进入小松是一个偶然, 我相信, 小松必将成为对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公司,我一直抱有这个期待。主持人: 我不知道您对中国这种特殊的情感或者是一种情结, 会不会在您和中国投资交往的过程当中影响到您的判断或者选择? 安崎晓: 进入公司之后,前 10 年可以说跟中国完全没有关系, 10 年之后才开始从事跟中国有关的工作。到了总经理之后, 了解中国是我的长处, 但是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知识, 这样就容易出错误, 所以我也经常听从中国专家的一些意见来作出判断。主持人: 刚才我问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听说小松集团进入中国已经有 40 多年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挣过一分钱,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 安崎晓: 在 50 年代, 我们一直从日本向中国出口设备, 进入 70 年代以后, 技术交流开始,从 80 年代后半期开始到 90 年代以后, 我们与中国进行合作, 现在在中国国内有三个合资公司。在各个阶段, 我有以下的观察, 在中国搞生意的时候, 想赚钱肯定是要失败的, 必须要有长远的观点, 长远来看肯定不会损失的, 从长

8 安崎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