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给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新问题, 说明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并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人口老龄化; 农村城市化; 公共财政“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财政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新思路和具体措施。一、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按国际通行的标准,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 10% 和 7% ,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2003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 11% ,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是“城乡倒置”,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不仅是我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 也是老龄化程度和老年抚养比最高的地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200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中城镇有 2873 万人,农村有 5938 万人,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已经高于城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 % ,城镇为 % 。因此,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并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考验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这三种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家庭养老在我国传统悠久, 长期以来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居住代际分离倾向的出现,越来越多家庭的养老功能出现弱化, 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将越来越多地求助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土地保障功能日趋衰减。我国人多地少, 农民承包的土地数量有限,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土地承载负担重。来自土地的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土地对农民的养老保障作用越来越不明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引发了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的变革,集体的内部积累机制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影响了集体对社区保障的投入,使农民丧失了集体的福利保障。(三)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 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 2005 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已达 ∶1。同时, 一些制度性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差别, 农民的弱势地位逐渐显现。如果考虑水电、交通、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差别,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际已达6∶1 左右, 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仅为 ∶1。城乡差距大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普遍不具备进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承受能力, 而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中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当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