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方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略
2、生态空间发展方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方略
4、集中紧凑发展方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方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方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都市空间构造
(一)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城乡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加强郊区小城乡建设,提高小城乡对郊区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汇集效应,增进土地集约运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进人居环境质量。
城乡空间布局与产业构造调节相适应,逐渐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网络状城乡空间构造。加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建设,改进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某些。主城区为集中进行都市建设区域,范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重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畴为2736平方千米。
(三)都市重要拓展方向
都市拓展重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都市空间构造
都市空间构造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构成。多中心包括一种都市中心和六个都市副中心。主城都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都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至,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乡人口660万人;规划至,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乡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中心城区都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都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都市区城乡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城乡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中心城区都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规划至,都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
四、都市功能布局
(一)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都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备相称人口规模,都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互相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括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区域。重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高都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本设施和公共设施,改进都市人居环境,逐渐疏解人口和功能,调节产业构造,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当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高大渡口都市功能,分担杨家坪都市副中心某些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当代商务区为重点,以寸滩集装箱港口、龙头寺铁路客运中心、航空枢纽等为标志,重要承办旧城区疏解人口、某些公共服务和交通功能,汇集以高新技术、汽车等为主导产业,建设良好都市人居环境,塑造新重庆都市风貌。提高蔡家、两路组团中心对北部片区服务功能,分担观音桥-新牌坊都市副中心某些外溢都市职能。
南部片区为铜锣山以西,长江以南和以东区域。是以会展、商贸、都市旅游、科研教诲为主导发展区域。承办旧城区转移某些工业,完善都市功能,提高基本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保护好都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体现山、水、绿都市特色,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西部片区为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区域。是都市将来重点拓展区域之一,是联系重庆市域西部城乡重要地区。片区北部和中部以科研教诲、服务业、休闲旅游等为主导,建设西永都市副中心,吸引和集聚人口与产业;片区南部为都市区工业拓展重点区域之一,改造升级老式产业,承办旧城区转移某些工业,注重生态环保以及水资源保护和运用。
2楼
东部片区为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区域。是都市将来重点拓展区域之一,是联系重庆市域东部城乡重要地区,都市区工业拓展重点区域之一。建设茶园都市副中心,吸引和集聚人口与产业,重点提高都市功能。
(二)都市中心和副中心
都市中心是具备区域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活动中心。集聚商业、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解放碑地区商贸功能,突出江北城地区商务功能,完善弹子石滨江地区配套服务功能。
六个都市副中心分别为沙坪坝、南坪、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西永、茶园都市副中心,承担某些市级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