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浅议.doc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浅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1578 ( 2015 ) 12-0193-01 "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因此" 学贵有疑"。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掌握知识,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且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发掘学习潜力, 发展求异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1.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华而不实的提问。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 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 无意义的提问多, 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 穴位" 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 是不是"," 对不对" 之类的问题, 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 不是","对"," 不对"等。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 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很多问题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使学生"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 灌输式"教学无异。 脱离学生实际的提问。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也不能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 思维发展区", 启而不发。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设计的问题过难, 过偏或过于笼统,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没有启发性的提问。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 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 同时, 在问题与回答之间, 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 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2.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 正所谓" 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 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 教师乐于" 倾听", 学生敢于提问, 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 形成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达到"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的双赢目的。 预设好提问的内容, 提问的难度、深度要恰当。提问的指向要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主要应指向上节课或本节课或本学时的重点、难点, 要把问题尽量设计在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 处。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把握好,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大多数学生无从着手,无法回答, 就会丧失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回题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就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 从而使教学活动无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浅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