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药食同源理论概述.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选文档
药食同源的概述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
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 、“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
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淮南子 ?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
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 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
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
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
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 远古时代是同源的, 后经几千年的发展,
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
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 (又称为“医食同源” )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 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
1 / 6
精选文档
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 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 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 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这就是“药食同源” 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 所有的动植物、 矿物质等也都是属
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
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法:毒性作用大的食
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
物和食物是不分的, 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
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
含义。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 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
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
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
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
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
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
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 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
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
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
良好的治病疗效, 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

药食同源理论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jx04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