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寒论之太阳病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86页
一男患儿,12岁。
厌食半年余。
症见:精神差,神疲乏力,食少腹胀,畏食生冷,食多则恶心、呕吐,偶有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偏干,2~3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不敢吹风扇,遇风则恶风→平素汗出较多,活动后尤甚。”(健脾益气、消食化痰)
病例一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86页
汗出、恶风:太阳表虚证
食少、腹胀、畏食生冷、口干不欲饮:寒饮内停之太阴病。
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汤合外台茯苓饮,重白术用量(18g),以温中生津通便。
桂枝15g、白芍12g、茯苓20g,党参15g,白术18g,生姜15g,枳实10g,陈皮10g炙甘草10g、大枣5枚。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86页
患者服用3剂后,家人代诉患儿“吃的再多也不知饱了”,恶风汗出症状消失,食纳正常,大便调,病告痊愈。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86页
病例二
2003年初春,朱某,男,35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伴见咳嗽痰少。西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中性略高。
患者发热顽固,静脉输入抗生素,口服抗病毒药,及双黄连等均无明显疗效。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86页
考虑患者形体壮实。细问患者,平素少汗。此次发病无胸闷心烦。予麻黄汤。
生麻黄12g、桂枝12g、杏仁10g、生姜10g、炙甘草5g。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86页
嘱患者先煮麻黄去沫以免烦躁。一次煎好,睡前服用。服药后温覆衣被,并准备好擦汗毛巾防止过汗。
次日来告知,昨日一身透汗,诸症大减。问是否需要续服,嘱其休息一日,不用再服药。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86页
对表证的理解。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中医诊断学)
伤寒、中风(《伤寒论》)
体会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86页
太阳经系的生理病理
太阳病的证候分类
太阳病的治疗与转归
1、太阳的生理特点;
2、太阳的病理;
1、治则与治法;
2、转归
1、太阳经证;(表证) 3、太阳兼证;
2、太阳腑证;(里证) 4、太阳变证、类似证;
概述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86页
太阳经系生理
一、太阳之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络脑,下项,挟脊抵
腰,络肾属膀胱。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循至肩,
从缺盆下行络心,属小肠。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86页
伤寒论之太阳病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