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他律辩论赛稿 2012-01-08 14:33 一辩陈词: 主席, 评委, 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用精彩的言辞告诉我们他律在学风建设中的辅助作用, 然而, 我不得不对对方辩友以偏盖全的论调深表遗憾。首先, 我想从对方一辩的发言中做一下总结: 刚才对方辩友的手法真是高明, 一手“指鹿为马”用的真是“冠冕堂皇”。刚才对方辩友把内因和外因混为一谈, 众所周知,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 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外因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刚才对方辩友的说辞未免有点太过混乱。那么,下面我将陈述一下我方观点: 第一:自律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言行控制在制度,法规, 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在文明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虽然他律作为外因起到了辅助作用,然而,自律作为内因不断自我约束则更为重要。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 因而自律的地位无可厚非。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自律而依赖他律的人将怎样步入社会, 要知道没有人会因为他律而当上将军, 但绝对要相信, 最好的将军是最自觉最自律的人。第二:他律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若如对方辩友所说他律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那为什么不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规定一个规章制度来使学风建设的更全面呢?很显然他律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制定一些无用的规章制度来促使学风的建设!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我方也多次强调, 承认自律并不等于否认他律在学风建设养成中的辅助作用,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我们同样重视他律对少数自律能力较弱的大学生的规制作用, 但这只是一个引领的工具而已。第三:关键的意思是,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们不要把他律看做万能的上帝,世上没有救世主,学风建设关键还是在自律。他律可能会促进学风的建设, 但若我们本身不接受这种规范与监督, 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永久性学风的, 只有我们先控制监督了自己的思想, 让自己接受了他律, 之后把他律内化成自律, 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否则那些法律, 规范, 不过是一纸空文! 因此, 只有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靠自我约束, 才能更顺利的养成一个文明习惯。《大学》里的三纲讲的是明明学、新民、止于至善。明明学就是说人要自觉自律, 不能自律何以律人啊! 刘少奇同志也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 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 无人监督的, 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 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所以说: 凡事都要以自律为主, 他律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 我更加肯定地重申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二辩: ⑴一个人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然后才是融入社会的。所以, 人应该具有自主性。其实, 人的素质并不是要到紧急关头才表现出来, 而是无时不在的。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你一个人遇到危险,并且又不能求助的时候, 你是选择: 什么都不做的去等待他人, 还是选择自救? ( 我们不可能总活在别人的监督下, 我们都在追求一种独立的生存, 如果对方辩友还是认为他律重要, 那你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当他律消失的时候你也会跟着消失了?) ⑵请对方辩友听我第二个问题: 对方辩友你的成绩在你们班是最好的吗?既然是( 不是) 最好的, 那就证明有不好(好)的(很显然你们的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你们有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程, 成绩存在差异, 如果不是自律的原因, 难道对方辩友是在说老师教学不公平了?现在不少高校都提出要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的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这不是有利的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吗?) ⑶下面请听我下一个问题:对于他律我们有一句经常说的话就是:“如果全民的素质都提高了, 那个别人想不提高都难。”不知对方便有是否认同,请回答认同还是不认同。你们不觉得这句话说的很缺乏理智吗?这句话只适合于个别人想想, 假设中国十多亿人都这样想:等大家素质都提高了,我再做也不迟。那领路的人又是谁呢?谁又有这样大的本事, 凭一己之力, 调动起整个全民去提高个人素质, 那他真神了! 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 都要自我严格要求自己。”三辩: ⑴我们都身在大学, 我们都听说过学生会, 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学校学生会组织中有没有“自律会”?( 我们学校是有的) 自律会! 他的全称是“学生自律委员会”它目的就是为了能督促和鼓励我们自觉自律。它并不是一个要一批同学来管理其他同学的组织,而是一个促使大家互相监督,做好自律的一个新的学生团体, 只为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⑵请问对方辩友:“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是出自哪本书? (论语)对方辩友既然知道出处,肯定对论语中的道理深表赞同,不然又怎么会记住,那你还记不记得有这样几句话: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
自律他律辩论赛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