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中医古籍大全-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书名: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作者: 朝代: 年份: < 目录>< 篇名>序属性: 妇人乃众阴所集, 常与湿居, 贵乎血盛气衰者也。血盛气弱是谓之顺,顺则百病不生;血衰气盛是谓之逆, 逆则灾病生焉。且妇嗜欲多于男子, 而生病倍于丈夫。及其病也,比之男子,十倍难疗,尤不可不考。若是四时节气,喜怒忧思,饮食房劳为患者, 悉与男子同也。凡妇人之疾,多因月经不调, 变生诸症, 经候如期为安。或有衍期, 审虚实、寒热而调之。先期而行者,血热故也;过期而行者, 血寒故也。热则清之, 寒则温之, 然不可不察其有无外邪之症。或有寒热而后投药,且经行之际与产后一般,调理失宜,其病不浅。若被惊则血气错乱,经水渐然不行,逆于上者则从口鼻中出,逆于身者则为血分成劳瘵之病。若因劳力太过,则生虚热, 变为疼痛之根。又况妇人疾病, 多因欲恋爱憎、嫉妒忧恚, 抑郁不能自释, 为病深固, 所以治疗十倍于男子也。若病而重者,恚怒则气逆, 气逆则血逆, 血逆则腰、腿、心腹、背、胁之间, 遇经行而病,过期又安。若怒极则伤肝, 又有眼花、头晕、呕吐之症, 加之经脉渗漏于其间, 遂成窍穴, 或成淋漓不止。凡此之病, 中风则病风, 感冷则病冷, 久而不治, 崩漏带下、七八瘕可立而待, 即成痼疾。若能治病于未然, 当调经为先。由是妇人别立方法,俾能自调摄之,所谓尽善尽美也。< 目录>< 篇名> 求子属性:论曰∶夫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夫有夫妇则有父子,婚姻之后则有生育。育者,人伦之本也。且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 阳精后冲,血开裹精,阴外阳内,阴裹阳精而男形成矣;阳精先至, 阴血后参,精开裹血,阳外阴内, 阳精裹血而女形成矣。若夫受形之易者,男女必当其年。男子八岁, 齿更发长,二八而精血溢。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乃是阳中之阴也,阴中之阳也。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欲其气血充实, 然后交合, 故交而孕, 孕而寿。倘若婚嫁不时, 其气早泄,未完而伤,是以交而不孕, 孕而不育, 育而不寿者多矣。以此观之, 男女贵乎溢壮, 则易于受形也。且父少母老,生女必羸; 母少父衰,生男必羸,诚哉此理。或男子其精不浓,妇人血衰气旺, 是于男女气血偏胜,皆使人无子。思治疗之法,女子当养血抑气以减喜怒,男子当益肾生精以省嗜欲, 根据方调理,阴阳和平,则妇人乐而有子矣。予尝试验,治妇人以经信为主,经信不调,是荣卫不实也。血为荣, 气为卫。气盛则血行,气衰则血涩, 荣卫和通, 气血周流, 百病不生。脏腑寒则血凝, 热则血搏, 经则血顺,故妇人先察其心性。心性和平,故易治也;若性拗捩,为难治也。务要调其心气,心气不调,则月经渐滞,或多或少,或前或后,孕育难成,百病生焉。谨按本草,细详药性,君臣佐使三方,故名曰百病济阴丹、济阴补宫丹、益阴大补丹。方内滋养血气,调和阴阳,密腠理, 实脏腑,治风阴痼冷,不可以药分两贵贱而有增减, 务要根据方制度米丸。先服米汤药四帖, 不问虚实;再服丸药,论虚实服。\x 抑气散\x 治妇人气盛于血,所以无子。寻常头晕、膈满、体痛、怔忡皆可服之。香附乃妇人之仙药也,不可谓其耗气而勿服。香附(四两,四制∶酒制一次,童便制一次,盐制一次,醋制一次, 晒干) 茯神(一两) 橘红(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共为末,听用。\x 四物汤\x 治妇人经候不调,不孕并服。川归( 三钱) 川芎( 二钱) 白芍( 一钱五分) 熟地( 一钱) 泽兰叶(二钱) 牛膝(一钱) 钟乳粉(三分) (火、醋碎三、五次,用水飞过用) 上水煎服, 撮四帖, 先服二帖, 其药煎熟, 入乳粉三分, 前抑气散二钱,入汤药同服,再服丸药。经至日又然,如前二帖,煎服,订记。丸药方∶\x 济阴补宫九\x 虚实。川归(三两,酒浸) 川芎(三两) 熟地(三两,焙干) 乌药(四两,生用) 黄(一两,生用) 阿胶( 一两, 炒珠) 肉桂( 一两,炒) 粉草( 一两五钱) 黄芩(一两半) 秦艽(一两,炒,去子) 茴香( 三两,炒, 用小茴) 白姜( 一两,煨) 三棱( 一两, 醋制浸, 煨) 黑豆(三升,童便浸泡,浸一日一夜, 晒干) 陈皮( 一两) 蒲黄( 一两半, 筛过) 莪术( 醋浸,煨) 刘寄奴丹皮没药(制,另研) 石斛(去根) 白术贝母(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石脂(火酥碎过,五钱) 木香(五钱,另研) 香附(四两,去毛,一半生,一半熟) 上锉片, 同豆拌匀, 用醋入水, 蒸一日, 晒干为末, 炼蜜为丸, 服药(法开写于后)。\x 百病济阴丹\x 实。净川归( 一斤, 酒洗) 红花( 二两) 香附( 一两, 去毛, 捶碎)白芍(四两,酒浸,炒) 荆芥(一两,另研) 姜黄( 四两, 半生半熟) 川芎( 四两, 酒浸, 晒干)
中医古籍大全-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