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doc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1 / 3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谒金门怀古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好古。其全文如下: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前言】
《谒金门·怀故居》作者是李好古,南宋词人。这首词描写战争中家园破败的景象,表现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斥责和对国事的忧虑。
【翻译】
南宋时期中原沦陷,作者无法返回家乡,面对破碎的河山,作者
急切希望能收复失地,重回故土。南宋的腐朽统治让作者备份难耐,
因此写下了这首暗喻忧愁国事之作。 辛辣地讥讽南宋朝廷抗敌之无人,
谴责了腐朽的南宋统治者, 表达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急切心情, 同
时也流露出对腐败无能的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
【鉴赏】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花过雨”,亦作“花遇雨”。一般说
来,花儿经过风雨之后, 往往“零落成泥碾作尘”,或“湿红无力飞”。
词人们这样写又往往是通过写花的飘零, 表现人的青春难再, 红颜易
老。李好古在这里则表现的是另一种竟境:遇雨之后的花,不仅没有
零落,反而“又是一番红素” (亦有着“又是一番红紫”的) 。即又是
一番花开柳新的景象,又到了春天。 “红素”指红的花和白的柳絮。
杜甫《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1] ”所以,这里写的
1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3 / 3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雨,不是“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雨,也不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的“雨”,而是“好雨知时节”的“雨”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亦有着“燕子归来衔锈幕,旧巢无觅处” )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燕儿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归来,本应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但现在却是“愁不语”,为什么呢?原因是“旧巢无觅处” 。这里以燕子旧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春仍归来。人无归处,作者大概是当时沦陷区里的人而流落他乡的,因而不胜悲凉之感。
下片恨无人收复失地。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里
用了一个对比句, 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
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 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
酒绿中寻欢作乐。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
“玉关”,原指玉门关,在甘肃。唐王之焕《凉州词》中曾有“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玉门关外,春风不度,
杨柳不青,表现边地苦寒。后来“玉关”一向泛指边塞。 “玉楼”,华
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玉楼歌舞”,则是对昏君佞臣、达官贵人
醉生梦死生活的典型写照。如“
古诗谒金门怀古居翻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