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心理健康11条标淮
①适度安全感;②合适地评价自己;③有切合实际生活理想和目标;④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接触;⑤适度地接收个人需要;⑥有自知之明;⑦保持本身人格完整和友好;⑧有从经验中学习能力;⑨能和她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⑩能适度地表示和控制自己情绪;⑩在不违反团体利益标准下,保持自己个性。
中国学者提出心理健康8条标准:
⑴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⑵接收她人,善和人处。
⑶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⑷面对现实,接收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⑸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⑹人格友好完整。
⑺智力正常。
⑻心理行为符合年纪特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关键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一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就是说,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地形成和发展必需以个性心理活动为基础。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含有良好心理素质,就能为接收其它方面素质教育提供良好心理条件。
目前,班主任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用策略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情感关爱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侧重给情感上关心、了解,或给情绪上照料。如厌学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关心她,用感情打动她”。退缩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关心她生活小事”,“在班上给她过生日”。攻击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了解她,真诚地关心、帮助她,消除敌意,取得信任
”。在考试焦虑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在班上不要进行考试成绩排名”
行为疏导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侧重从行为上加以影响,或对行为进行正强化,或给其行为改善发明条件。如在厌学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学习上降低要求,区分对待”,“着重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从最简单行为做起,严格要求”。在退缩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有意靠近她,和她交谈”,“平时上课多提问她”。自我中心情境中、班主任提出“让她和含有某方面专长同学共事,认识自己不足”。攻击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低起点要求,让她逐步更正不良行为”等。
言语疏导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借助谈话、劝说
《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