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教材分析
每一章内容分别按以下三个方面研讨
本章教材概述
课标要求与大纲要求
教材内容比照分析
第一章——集合
教材概述
1.内容调整变化:
简易逻辑、不等式;集合的表示法
2.根本思维方式:
感知——归纳——概括;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
学会用概念的外延去理解内涵
4.强化集合的语言意识和作用 :
让学生知道高中数学的语言方式,能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
5.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
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6.注重表达数学的文化价值 :
让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
7 .课标给4课时,实际至少应6课时.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通过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大纲要求】
1.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空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2.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比照分析
1.降低了对集合概念的教学要求.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2.明确了集合所能刻划的范围 .
3.明确给出了集合的三条性质,如何理解这三条性质.〔无序性只对列举法〕
由1,2,2,4,2,1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共有6个元素.
5. 学习集合的目的——分类.
有些问题,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集合
空集
非空集
有限集
无限集
4 .注意常用集合的表示方法:空集
,
正实数集R+.
6.集合的表示方法.
特征性质描述法:
如果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 都具有性质 ,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那么性质 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I| }.
明确集合特征性质的意义,引导学生研究集合的特征性质,、并、补的特征性质.
{三角形};{1,3,5,…,2n+1,…}
〔1〕有限集与无限集表示方法的区别;
〔2〕每一种表示方法可能不唯一;
〔3〕各种表示方法的语言识别与转换;
〔4〕数形结合思想是根本策略.
〔5〕对简单高次方程的解法的双基补充.
7.注意问题: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课标要求】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5.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中学课件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