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儿推拿
一、概论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一、概论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乔引”、“案杌”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民间也称为“推惊”、“摩惊”、“掐惊”等;是推拿在防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中医外科学范畴。
三)、小儿推拿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能使经络通畅,气血通畅,以调整脏腑功能,最终达到治病保健。
一)、小儿推拿的作用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
2、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
3、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
4、疗效显著,利于康复
5、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三)、适用范围与禁忌证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1、环境:室温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施术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时&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2、施术时间:饭前30min或饭后1至2小时以后,小儿情绪稳定时。
3、体位:根据推拿的部位和使用手法,应采用不同的体位,使病人舒适,施术者省力。
4、施术者修剪指甲、去除戒指等尖锐物品,一面划伤皮肤。
5、介质:为减少阻力,减少病人及施术者组织擦伤或增强按摩作用,施术者手上可选蘸滑石粉、油膏、生姜汁、酒精等。
6、手法熟练,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按摩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之间,应间隔3~5天。
7、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
四)、小儿推拿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罗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或作“∧” 形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二)、揉法
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多用在“点状”穴位上。
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摩法 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如摩腹。
三)、摩法
幼儿园小儿推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