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指南概述
AHF的临床情况
有AHF症状和体征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性AHF
肺水肿(由胸部X线证实)
心源性休克
高心输出量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
killip分类法
根据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的发现
Ⅰ级:没有心功能失代偿的症状
Ⅱ级:心力衰竭,肺野湿啰音局限于肺野下1/2
Ⅲ级:严重的心力衰竭,肺水肿伴满肺湿啰音
Ⅳ级:心源性休克
Forrester分级
“临床严重性”分级
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 (皮肤湿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AHF病理生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
心肌顿抑
心肌冬眠
急性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
AHF综合征最后常见的表现是心肌无能力维持心输出量以满足周围循环的需要。不考虑AHF基础病因,AHF的恶性循环(如无恰当治疗)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和死亡。要使AHF病人对治疗有反应,心肌功能不全必须是可逆的,在心肌缺血、心肌顿抑或心肌冬眠所致的AHF特别重要,这些情况经过恰当的治疗,功能不全的心肌是可以恢复到正常。
心肌顿抑
心肌顿抑是心肌长期缺血后发生的心肌功能不全,即使在恢复正常的血流后,心肌顿抑仍可短期持续存在,这种现象是实验性和临床上的描述。功能不全的机制是氧化超负荷、Ca2+体内平衡的改变、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下降和心肌抑制因子的作用等。心肌顿抑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先前的缺血性损伤。
心肌冬眠
心肌冬眠被定义为由于冠脉血流严重减少所致心肌损伤,但心肌细胞仍然完整。通过改善心肌血流和氧合作用,冬眠心肌能恢复它的正常功能。冬眠心肌可视为对氧摄取减少的一种适应,以预防心肌缺血和坏死。
AHF诊断 与分类
AHF的诊断是根据症状和体征,并通过恰当的检查如ECG、胸部X线检查、生化标记物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的支持。
应根据诊断标准分类为收缩性或舒张性功能不全,前向性或后向性左或右心功能不全。
急性心衰指南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