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古代诗词文赋(精华)
LT
古筝古代诗词文赋【精华】
(2010-04-18 02:06:05)
后汉侯瑾《筝赋》
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缚。散清商而流转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落以繁奏,逸遗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虽怀恩而不怨,似幽风之遗音。于是雅曲既阔,郑卫仍倚,新声顺变,妙弄优游。微风漂裔,冷气轻浮,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千动鬼神。享祀视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
阮璃《筝赋》
“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身长六尺,应律数也。故能清者感夭,浊者合地,五声并用,动静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折而复扶。循覆逆开,浮现抑扬,升降绮靡,殊声妙巧。不识其为,平调足均,不疾不徐。迟速合度,君子之衔也;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士之节也;曲高和寡,妙技鸡工。伯牙能琴,千兹为膜。蛟惮禽然,庶配其踪;延年新声,岂此能同;陈惠李文,蜀能是逢。”
傅玄《筝赋》
已残,其序云“世以为蒙恬所造,今会观其器,上崇(圆)似(象).夭,下平似(象)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列四象在,鼓之列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所能关思运巧哉?”
“所乐亦非琴,唯言琵琶与筝,能娱我心。”(《初学记》,卷十六)他在《筝赋》的序文中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筝之外形与构造,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似嫌牵强,以当时的阴阳五行背景,乃是极富哲理的。
陈氏(窈)《筝赋》
“伊夫筝之为体,惟高亮而殊特。应六律之修(攸)和,与七始乎慈消息。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后爱创制,千野考成。列柱成律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白居易《听夜筝有感》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杨巨源《雪中听筝》
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孟浩然五排•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王湾《观筝》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刘禹锡《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顾况《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吴融《李周弹筝歌》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青骢惯走长楸
古筝古代诗词文赋(精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