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学原理》—黄朝宾教授课件(打印版).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学原理》黄朝宾教授课件( 2014 年打印版) 第1页/共72 专题一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教育概念的多维思考(一)我国古代对教育的表述 1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中庸》:“修道谓之教”。(德育) 3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德育) 4 、许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德智) (二)近现代西方学者对教育的表述 1 、夸美纽斯(捷) :“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侧重于目的) 2 、裴斯泰洛齐(瑞): 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侧重本质) 3 、涂尔干(法): “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侧重于目的) 4 、杜威(美):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侧重于价值) 5 、蒙台梭利: “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扬这种精神。”(侧重于功能) 按照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观点,以上均属于“定义性陈述”,即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所下定义成了“日常定义”而非“科学定义”,不能在定义中完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三)部分对教育概念的权威定义 1 、《》: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中国大百科全书》: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增进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 3 、《》: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4 、《美利坚百科全书》: “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上述定义共同之处是把教育定义为一种活动或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教育的内涵,但不完善,主要原因就是把教育的外延过于泛化,难以将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区别开来。从本质上说还是“定义性陈述”。如生产劳动、演出、旅游等都会对人的知识、身体、品德等产生影响,但它们却不是教育。(四)教育概念的科学界定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由专门机构承担、专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二、教育起源的理论辨析(一)经典理论 1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利托尔诺(法)(英) 基本思想: 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是由动物的本能决定的。整个动物界都存在着教育。《教育学原理》黄朝宾教授课件( 2014 年打印版) 第2页/共72 缺陷: 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 、心理起源论代表人:孟禄(美) 基本思想:教育起源于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成人和老人无意识的模仿。合理性: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缺陷:既否定了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也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 3 、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基本思想: 首先,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创造了作为思维器官的人脑、作为活动器官的人手、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其次,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生活经验、社会意识等需要教育来传递,人类才能生存、延续和发展。再次,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二)部分派生理论 1 、前身说代表人:孔志华基本思想:批判“劳动起源说”,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有一定的依据和条件,即必有一定的内因和外因,教育也必定如此。人类教育在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着一个和它有密切联系的事物——人类的前身即古猿。这个前身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了质变,转变成人的教育。因此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的教育,即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的类的存在而将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行为。思考: 1 、这里说的“固有的求生技能”本质是什么? 2 、古猿是不是人类?如果不是,又怎样理解释“教育是人类的活动”? 3 、怎样看待这一理论? 2 、需要说代表人:董婉倩、沙毓英基本思

《教育学原理》—黄朝宾教授课件(打印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1277086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