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立,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第一局部 西安皇城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最早在西安地区建都的是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了国都丰京,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灭商以后周朝开展的需要,周武王又在沣河之东营建了新城称作镐京,成为中国最早的一座双子城。两座京城隔河相望,一桥相通,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
·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1、宫城 7、官署
2、外朝 8、市
3、宗庙 9、国宅
4、社稷 10、闾里
5、府库 11、仓廪
6、官署
汉长安 “斗城建立〞
根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这是汉长安斗城的由来。
长安城平面形状不规整,但根本上呈正方形。根据考古开掘,长安南城墙中部突出,东段偏北,西段偏南;西城墙南北两段错开,北城墙西北局部蜿蜒曲折。长安城每面各开三个城门,共有12个城门。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即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的“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唐长安 里坊中正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那么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那么,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辞别帝都 西北重镇
明清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的东移,西安辞别了帝都的尊贵地位,但依旧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现代西安
民国时期的西安大致规划,根本上已有了现代西安的雏形。
城市演变图
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西安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沿袭古城轴线对称的空间布局模式。1952开场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53--1972年)中,确立了城市中心区为商贸居住区,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子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储区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性质,为以后西安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城市建立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沿袭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在明城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
第二局部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