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每个人都是浮士德——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每个人都是浮士德——李斯特《 b 小调奏鸣曲》每个人都是浮士德——李斯特《 b 小调奏鸣曲》一李斯特是个典型的浮士德式的人物。他曾是巴黎乐坛的神童、不可一世的巨星、到处留情的浪子, 却在后半生执着于新音乐创作,并在 54 岁时受洗为天主教徒,成为了李斯特神父。魏玛,这个孕育了歌德的旷世巨著《浮士德》的德国小城,注定是李斯特一生的转折点。 1847 年,李斯特与卡罗琳公主相爱,随即结束了自己辉煌的演奏生涯, 接受了魏玛宫廷乐长的职务, 与卡罗琳定居在魏玛郊区。笃信天主教的卡罗琳深深影响了李斯特的精神生活,此后 10 年间李斯特以出世的姿态读书思考, 静心创作和指挥, 写出了两部钢琴协奏曲,《浮士德》、《神曲》、《但丁》等交响曲, 《普罗米修斯》、《奥菲欧》、《塔索》、《理想》、《马捷帕》、《哈姆雷特》、《前奏》、《从摇篮到坟墓》等 12 首交响诗,以及那首谜一般的《 b 小调奏鸣曲》。《b 小调奏鸣曲》手稿的右下角写着作品的完成日期: 1853 年2月2 日。这一天是圣烛节,也就是玛利亚带着出生 40 天的耶稣到耶路撒冷, 被西蒙认出的日子(见《路加福音》)。与此同时,李斯特着手创作一部讲述耶稣故事的清唱剧,此曲 10 年后才完成。 1854 年, 李斯特在两个月内写出交响曲《浮士德》, 1857 年修改完成。可以说, 这个时期的李斯特长久深入地思索着人生的终极问题, 思索结果显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普罗米修斯、塔索、马捷帕、但丁、浮士德——这些历经磨难终得辉煌的英雄和诗人已然成为了李斯特的理想。他向往自己的人生和艺术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新境界,追求着“诗与宗教的和谐”。同样在 1854 年, 英国小说家艾略特( e Eliot ) 在魏玛访谈了李斯特, 在她最后一部小说《丹尼尔· 德隆达》中, 有一个如圣人一般的钢琴家克莱斯默先生, 实际上是将李斯特的形象照搬了过去。在魏玛担任指挥期间, 李斯特不仅演奏古典大师的作品, 还极力推广同时代的新作, 特别是组织了很多柏辽兹与瓦格纳作品专场音乐会。 1849 年,瓦格纳参加德累斯顿起义失败后投奔李斯特, 一如对待其他年轻音乐家那样, 李斯特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了当时不得志的瓦格纳以极大帮助。当罗西尼评价柏辽兹“这个年轻人要干音乐,他就会遭殃!”时,李斯特作了更辛辣的反击“当然咯! 柏辽兹和贝多芬一样,没有像罗西尼那样写音乐。”此时的李斯特让人联想到 20 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先锋派作曲家布列兹,他们都通过不懈的创作、指挥、论述等活动坚持着新音乐的方向。 19 世纪欧洲乐坛的两大阵营“保守派”和“激进派”争执的焦点实际上在于奏鸣曲这一体裁上。当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还在遵循着古典框架写无标题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时, 李斯特已经开始尝试将文学和绘画的内容纳入到奏鸣曲中,并将传统的四乐章奏鸣曲逐渐融合为单乐章形式, 原有的主副部两个主题也变为单主题分裂变形,以“主题变形”为发展核心。他的交响诗、钢琴协奏曲和《b 小调奏鸣曲》均体现了这一变化, 它们始终遭受着以汉斯立克为代表的一帮保守派的攻击, 以至于在 1854 年成立了“新魏玛协会”以抗衡不断的谩骂。李斯特的《b 小调奏鸣曲》题献给舒曼, 以回应舒曼在 1893 年题献给李斯特的《C 大调幻想曲》( ) 。有趣的是,舒曼的三乐章《 C 大调幻想曲》写的像个奏

每个人都是浮士德——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unjun287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