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公约】
◆ 公约产生通过
1955年7月,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和苏联等12国代表在巴黎举办第一次南极国际会议,批准协调南极洲考察筹划,暂时搁置各方提出领土规定。1957-1958年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上述12国1000多名科学家奔赴南极,她们从后勤保障、科学家考察到资料互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成效合伙。1958年2月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函其她11国政府,邀请她们派代表到华盛顿共同商讨南极问题。从1958年6月起,12国代表通过60多轮谈判,于1959年12月1日订立了《南极公约》。公约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美国为南极公约保存国。
◆ 公约宗旨和原则
公约宗旨和原则规定为了全人类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不应成为国际纷争场合与目的。
11月27日美国宇航局发布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运用卫星图像绘制南极地图,其清晰度达到以往南极地图10倍。地图几乎“无缝”地展示了南极大陆全景。新华社/法新
◆ 公约重要内容
公约重要内容涉及禁止在公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活动,南极只用于和平目;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领土规定;勉励南极科学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际合伙;各协商国均有权到其她协商国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实行重要靠每年一次南极公约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自由视察权。
◆ 公约成员国
至1999年,南极公约组织有成员国43个,其中协商国26个,非协商国17个。
◆ 公约工作语言、常务秘书处
工作语言: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会议主办国必要为会议提供4种语言同声传译和文献。南极公约根据其国名英文字母排列顺序轮流主办会议,承担一切会议费用。
2001年7月,第24届协商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会议决定将南极公约常务秘书处总部设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极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极公约组织,同日公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1985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
关于环保南极公约议定书 南极特别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4次南极科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次南极科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南极·南极洲·南极大陆 南极地图
商用航班初次到达南极洲 研究发现南极周边海平面上升是水温升高所致
科考专家在南极海域发现各种不明生物 俄美科学家成功绘制南极冰川图 美国南极考察走过半个世纪
当南极冰盖不断地向大陆边沿移动,在岸边断裂坠落入海时,便会形成一座座冰山。壮观冰山是南极最具代表性风景。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12月24日,盘旋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边南极海燕。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南极掠影 南极大陆 南极冰山 南极海冰边沿
包围着南极大陆洋面上,漂浮着无数大大小小冰块,冰山破碎漂浮海冰和海水冻结形成海冰,看上去很难区别。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南极公约体系】
南极公约体系是指《南极公约》和南极公约协商国订立关于保护南极公约以及历
南极条约和南极条约标准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