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摩尔定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摩尔定律摩尔定律(Moore's Law) 摩尔定律概述摩尔定律是指 IC 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 约每隔 18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 名誉董事长戈登· 摩尔( Gordon Moore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 Moore 定律 1965 年,戈登· 摩尔( Gordon Moore )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 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 18-24 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 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 Moore 的观察资料, 就是现在所谓的 Moore 定律, 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 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 26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 3200 多倍,从 1971 年推出的第一款 4004 的 230 0 个增加到奔腾 II 处理器的 750 万个。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 集成度越高, 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 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一个晶体管要 10 美元左右,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 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 1000 个晶体管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据有关统计, 按运算 10 万次乘法的价格算, IBM704 电脑为 1 美元, IBM709 降到 20 美分,而60 年代中期 IBM 耗资 50 亿研制的 IBM360 系统电脑已变为 美分。后来人们对它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种" 版本": 1 、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 18 个月就翻一番。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 18 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 、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 18 个月翻两番。以上几种说法中, 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 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 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 翻番" 的周期都是 18 个月, 至于" 翻一番" (或两番)的是" 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 ,是整个" 计算机的性能" ,还是" 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 就见仁见智了。摩尔定律历程摩尔定律产生" 摩尔定律"的" 始作俑者" 是戈顿· 摩尔, 大名鼎鼎的芯片制造厂商 Intel 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导体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 导致了" 摩尔定律" 的出台。早在 1959 年, 美面型晶体管, 紧接着于 196 1 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 采用一种所谓" 光刻" 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只要" 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 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 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 整个半导体工业键" ,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1965 年4月 19 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

摩尔定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