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模式探讨——《运输管理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摘要: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运输管理实务》建设的实践,按照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对课程设置、教学项目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条件进行了可借鉴性的探讨。关键词:行校企合作;项目化;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实践条件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 构建基于职业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进行项目化课程建设, 建立行动化的教学过程, 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项目课程建设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坚持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整体设计, 把工作任务体系结构作为项目课程的逻辑基础。《运输管理实务》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门院级精品课程, 课程在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以项目化建设为主线, 经过三年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一、《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设置(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突出“岗位需求为导向, 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基本思想, 采用行校企共建项目化课程的理念,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与体系,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业务流程,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模块设计, 凸显实践教学,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学中做、做中学, 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动手实践能力(如图一所示)。图一:课程设计理念(二)课程设计的思路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以及学校教师组成的课程经过行业企业调研、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围绕运输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 以企业实际工作为切入点, 以从简单到复杂的 4 种运输方式为载体, 构建项目化的学习内容,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突出学生专业能课程设计理念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二三行校企合作,共建项目化的课程以任务功能模块构建教学内容四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际性和开放性(如图二)。图二: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定位本课程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定位”的思路,确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课程定位:培养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 培养学生进行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如图三所示)。企业技术骨学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企业调研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项目 1项目 2项目 3项目 4项目 5 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估处理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应用型高技能管理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第三方物流、储运、制造、商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采购以及供应、仓储管理、配送组织与管理、运输接单及调度、信息采集与处理、货运代理及报关业务,以及从事物流项目方案执行和运作等工作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使学生熟悉运输组织和运输选择与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作业环节和流程,掌握运输成本分析,运输费用的计算方法,具备运输经营管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课程定位培养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培养学生进行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图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课
2013年宝马116i(F20)点火线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