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四首一
边塞诗的产生:
唐初,东突厥、吐谷浑、吐蕃等不断侵扰,屡经太宗君臣保卫征讨,方得相安。以后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战事不断。一局部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非常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挖苦,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对统治者的控诉。
4、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边塞风光。
赏析方法:
〔一〕、抓住主要意象特征。
〔二〕、整体感受,把握主旨。
〔三〕、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四〕、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
常见意象:
时间意象:秋天、黄昏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长城、 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
事物意象:
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从军行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遨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场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对手〞“诗家夫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参军行?、?闺怨?等。
比较阅读:王昌龄〈〈参军行〉〉其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其一
其四
抒
情
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
境
和
心
理
描
写
都有悲凉意味
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
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
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
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
故土亲人的凄苦。
?凉州词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哀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裏人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