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 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 该病在凤仪镇发病严重, 对水稻危害性很大, 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 引起植株调萎至死亡, 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 一般可减产 10 %左右,严重的可减产 50 %~ 60 %,甚至 90 %。症状: (1 )叶缘型:病斑多自叶尖、叶缘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扩展为短条斑, 再沿叶缘或中脉向上下延伸扩展为长条斑, 有的可直达叶基部或叶鞘, 病健部分界明晰, 呈波纹状, 条斑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故名白叶枯;(2 )急性型:叶片呈灰绿色,如沸水烫状, 因迅速失水而向内卷曲呈青枯状, 以上部叶片为多见。急性型主要发生于多肥栽培、感病品种和温湿度极有利于病害发展时。急性型症状的出现预示着病害正急剧发展;(3) 凋萎型: 又称枯心型, 多见于一些高感品种。常在移栽后 15-25 天稻株分蘖期显症。病株心叶或心叶下第一片叶先表现失水、青卷, 极似螟害枯心, 最后凋萎, 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稻苗主茎及分蘖均可发病, 终致枯死, 稻田出现大量死丛。病部常溢出大量菌脓, 剖检叶鞘或茎基部, 用手挤压, 有黄色菌脓涌出;切片镜检,更可见维管束内充满细菌。发病特点: 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 附近土壤中。播种病谷, 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遇到雨水就渗入水流中,秧苗接触带菌水,病菌从水孔、伤口侵入稻体。用病稻草催芽,覆盖秧苗、扎秧把等有利病害传播。水稻秧田期由于温度低, 菌量较少, 一般看不到症状, 直到孕穗前后才暴发出来。病斑上的溢脓, 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病菌经寄主水孔和伤口入侵致病。高温多雨, 洪涝频繁最有利病害发生流行; 肥水管理不当, 偏施氮肥、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或稻田受涝,均易诱发病害流行;较易感病。防治要点: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农业防治为主在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 在减少菌源的前提下,
如何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