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姿态】房企转型路径图
引言
楼市仍在寒冬中。
相比中小房企“先保命要紧”、“银行说让我们死掉算了”,房企第一梯队还扛得住。一边是各地频曝鬼城,从呼和浩特到兰州击鼓传花式的松绑限购,一边是恒大有机豆油卖239元一桶、万科与淘宝合作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动作频频抢头条。一线房企们在做什么?
凤凰财经梳理了万达、万科、恒大、绿城等一线房企诸多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发现其早已围绕房地产,上伸下延、左扩右张,纵横交错地为自己规划好了一张转型路径图。
转型早已开始
房地产行业并不稳定,在这次被媒体形容为“真的不一样”的下行趋势之前,波动早已有之。2008年,受众多紧缩政策打压,中国房地产已在生死边缘挣扎过一次。金融危机后,一轮4万亿资金刺激和调控政策的放松,中国房地产在2009超乎想象地反弹。从冷到热,从蛰伏到爆发,房企们愈发认识到政策的改变足以让这个行业短期震荡。于是,不同梯队、不同愿景的开发商们纷纷开始寻找方法,对抗住宅市场大起大落所带来的收益波动,并在不同的道路上逐渐分化。
于是,一张围绕房地产的转型路径图渐明,房企已经找到单纯开发销售之外的收益方法。凤凰财经梳理后,将其归纳为四个方向。即,纵向方面,向上游探索金融,下游开发房地产配套服务;横向方面,由一线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寻路海外,并涉足房地产以外的其他行业,多元化经营。上伸下延、左扩右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而洪水猛兽般的互联网思维,又让房企经历了从最初营销环节的改变到如今经营战略的颠覆。转型更加没有退路。
王健林立下万达房地产比重2020年降到50%以下,同时成为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的宏愿;万科提出成为未来城市配套商的目标,并在王石的带领下全然拥抱互联网思维;一向“唯快不破”的恒大,在地产业放慢了速度,却在多元化道路上突飞猛进,从足球队、矿泉水到粮油、牧业,让人眼花缭乱;而绿城则走上了轻资产模式,并把房地产B2B电商发展得有声有色。当然,它们只是众多房企转型的缩影。
上伸:借金融丰富资金
资金流的充沛和资金链的稳定对开发商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转型路上,资金更加重要。拓展金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入股银行,随着民营银行政策的放开,开发商进入这一领域更加容易。同时,入股银行业意味着房企融资更加方便。从2009年开始,绿地、万科、华润置地等陆续打通银行融资渠道,或控股或入股,进军银行业。
除此之外,金融板块也成为房企的盈利点。不少房企都涉足了包括金融控股集团、小额贷款、金融租赁、产投基金等业态。如王健林曾公开表示“地产的核心就是金融、货币问题,万达今年会组建金融产业集团。”
冯仑也在引导万通向“美国模式”转型,让万通成为金融服务型地产公司,先后了成立四只基金,专门用于房地产开发等方向的投资。同样学习“美国模式”的还有万科,今年3月份,郁亮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将探索“小股操盘”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同时,万科将其金融方向的探索定在社区金融,通过入股徽商银行,服务分布在全国317个万科社区。”
下延:拥抱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不只马佳佳。
房地产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也不是“让房价降一半”这种玩笑话。互联网思维的价值是回归商业本质——为用户创造价值,放到地产行业,即为业主创造价值。当50后的王石当着众人面虚心向80后的互联网创业者取经,人们知道万科的互联网改造不是博眼球——在万科201
【地产姿态】房企转型路径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