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规划中国砚墨澳门特别行政区、杭州、盘锦、大同、以及不久后的温州、福州,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在加入“色彩整改”的队列。与此同时,一项与之密切相关的事业——城市色彩规划,也逐渐由学院派的内部讨论,演变为面向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大众的全民教育。 3月7日, 我国首次以城市色彩规划的名义举办的公开展览——“中国国际城市色彩规划展示”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展览大厅登台亮相。主办方邀请了来自日本东京城市规划中心、韩国色彩学会、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和北京西蔓色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在城市色彩规划方面具有实战经验的研究机构, 提供了近年来他们对法国巴黎, 中国澳门、杭州、盘锦和大同以及日本的小田原市、川崎市沿海区和韩国燕歧郡世宗市新行政区等近 10 个城市的色彩调研与规划研究成果。当一个个案例简洁生动地摊在展板上时, 展会现场吸引了包括浙江省副省长、建设厅厅长、记者、业内人士以及为数众多的普通市民观众。此刻作为展览主办人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颇为自得。这位酷似毕加索画作中“左撇子骑士”的中年学者曾一度以为, 在中国推广城市色彩规划理论“首先是要靠领导,要靠自上而下的力量”。为此多年来,他奔走于各个城市,曾在各种场合发表过无数次慷慨激昂的演讲,执意要让城市色彩理论在中国落地生根。但每次“叫好不叫座”的演讲过后, 收获的却只有疲惫和失望: 尽管他让很多城市的决策者都知道了“有城市色彩规划这么一回事”, 但真正开始行动的城市在他看来还是太少了。“所以我考虑变通。”坐在国贸展厅旁边的一间小接待室里, 宋建明对本报记者说,“自上而下行不通,我就自下而上。”现在看来,这次展览总算让他达到了“靠国际力量、靠公开展示,去影响更多的人”的愿望。从色彩教育开始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控。”这也正是让如宋建明一样的“布道者”们深感无奈的事实。去年年中, 宋建明接手杭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的课题后, 便着手从地理、历史、人文和城市现况四个方面展开调研。他“从天而降”看,“曲径通幽”看, 从各种角度观察、取样。在他看来,“总会有很多很多因素, 促成每一个城市都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但遗憾的是:“一座上千年的城市,却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这是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尴尬。让宋建明深感痛心的是,在中国过去近 20 年间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一味地“拆旧建新”,拼命地盖房子、卖房子,而这对于城市景观维护和城市记忆的保存却是灾难性的。一座历经几百年营造、有几十代人智慧叠加的老建筑、老城区顷刻间便被铲平刨光, 取而代之的是从各地搬迁、复制过来的毫无二致的建筑。以至于从天空俯瞰,“这些城市更像是充斥着各式帐篷的宿营地”。在他看来,“历史是城市的记忆, 有和没有是完全两样的。”在过去, 中国城市的“特征色”曾经是非常鲜明的。比如水墨江南的白墙黛瓦, 和朱红城墙兼有五彩琉璃的北京紫禁城。彼时由于地域与交通的局限, 促使每个城市在营造的过程中仅从关注自身的角度取材、选料, 于是基于山川、景物、土壤、沙石,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城市特征色。但如今, 商业、交通和物流竟是如此发达, 以至于建材商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广东的建材卖到东北去, 开发商也可以毫无顾及地直接把上
城市色彩规划 中国砚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