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蝉虞世南
第一页,共9页。
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ɡāo shēnɡ)自远, 非是藉秋风。
緌(ruí)
第1页/共9页
第二页,共9页。
作者简介
虞世南: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凌烟阁
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 。唐初政
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人沉静寡
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
器重。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bóxué)、文
词、书翰为五绝。
第2页/共9页
第三页,共9页。
垂緌饮清露
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赏析:“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蝉生性(shēngxìng)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垂緌”暗示显宦身份,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铺垫 。
这一句用了什么(shén me)写法
第3页/共9页
第四页,共9页。
流响出疏桐
翻译: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赏析:写蝉声之远传 。“疏”字,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chuán sònɡ)的意态形象化了,体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比兴)
第4页/共9页
第五页,共9页。
居高声(ɡāo shēnɡ)自远,非是藉秋风
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bù shi)依靠秋风。
赏析: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
蝉虞世南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