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域下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形象传播及其建构摘要: 近年来,淮安为推广城市形象,曾从五个不同方面打造了五大城市名片, 但因为专属性不强,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导致城市形象模糊,定位不明确,其网络传播的特性也未能得到凸显。本文以运河申遗为背景,从网络传播视角,分析淮安网络城市形象建构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城市形象建设提出了以“运河之都”为城市主打名片,加大网络议程设置力度、优化地方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建议,以期能对其他城市形象的网络建构有所借鉴和启示。关键词: 网络;城市形象;运河之都;自媒体“城市形象指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整体文化感觉,是历史与文化的凝聚构成的符号性说明,是城市各种要素整合后的一种文化特质,是城市景观形态的客观的、集中的表述,而这种形象被社会的大多数接受时,城市形象则已经具有了整体的历史文化意义。”[1] 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获得快速有效发展的首要前提,它不仅可以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从 2006 年开始进行京杭大运河申遗与保护工作,而淮安作为运河的发祥地以及连接南北方漕运的枢纽,拥有 11 项遗产地点,其总数在各省份城市中占居榜首。抓住运河申遗发展机遇,重点打造淮安“运河之都”的网络城市形象,是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一、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现状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最新数据表明,,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70% 的网民首选的媒介。”[2]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捷、传播范围广泛、互动性强、多媒体的特点。此外, 网络功能和服务的不断推陈出新,如微博、SNS 社交网络、网络论坛、维基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和运用,因此在今后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网络传媒逐渐构建起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可持续发展平台,为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淮安”为关键字,共显示 100,000,000 条网页记录,其中有关“运河之都”的网页记录共有 96,400 条,比较全面的展示了淮安“运河之都”网络城市形象的发展状况,其信息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新闻报道类:此类信息最多,共有 5,900,000 条记录,其中有关淮安“运河之都”方面的报道有 82,100 条,主要集中在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文化历史及其运河申遗方面,如《运河之都—淮安》(东方网)、《淮安被授予‘运河之都’牌匾》(光明网)、《明清时期的‘运河之都’—淮安》(新浪网)、《运河之都—淮安将重现历史辉煌》(东北新闻网)等。这些报道充分展示了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历史面貌,以及在运河申遗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但与有关淮安新闻报道总数比起来,仍显得不足,这说明淮安政府在对外宣传“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形象方面的力度不够,城市形象定位还不够明确。论坛贴吧:此类信息比较凌乱分散,主要分布于本地论坛中,例如本土知名的淮水安澜、淮安新闻网论坛、淮师论坛等,但最具有人气和关注度最高的当属淮水安澜。该论坛自创建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 60万,每日在线人数最高达到 13万多,发帖总数已突破 2000 万,设有“民生通道”、“淮网美食”、“名城淮安”、“淮网娱乐”等版块,其中最受网友
网络视域下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形象传播及其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