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导学案
三月初,学校安排我和几名老师到中山小学学习了读练式自主课堂,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学案导学是如何展开的。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与教案又有什么区别?我还是很茫然。上网查查资料,了解导学案,才能更好地备导学案,在教学中去尝试导学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的能力。现将所查资料摘录如下:
导学案是完整的方法,导学案不等于预习案,但是可以包括预习案。导学案不要求全部在课前完成。预习案是指导学生课前学习的方案。
导学案的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中点在于如何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时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与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测试。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测性,使本节的内容当堂测试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为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 * 解决* * 问题”等可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课前测评、诊断测试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规划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该注意的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可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1)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2)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什么是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