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及答题技巧
中考二轮复习之
一模考试分析
一模考试第8题(诗歌赏析第二题)
初三(5)班共有37位考生,从表现手法分析的有19人,占比51%; 得3分仅11人,占比30%。
复习目标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技巧。
一模考题呈现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诗题“重送”,是因为之前诗人已经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送别时不舍之情的?(3分)
答案示例: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借悲凉凄恻的“猿啼”和“客散”的冷清、暮色苍茫的“江头”(1分)。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凄楚忧伤和不舍之情(1分)。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明确运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借怎样景——结合诗句内容对表现手法作具体阐述。
抒什么情——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
(2011南通)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7.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示例:这两个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对“车马繁华”之地的鄙视和城门内春草不生之景。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借对“车马繁华”之地的鄙视和城门内春草不生之景。
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表现方法通常是指: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对比等 。
,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有:
衬托、想象、感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借景(意象)抒情、托物言志等。
除了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之外,诗歌
中还有哪些表现手法?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连连看
想象、虚实结合
比喻
拟人
衬托
,
归雁洛阳边。
,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但余钟磬音。
,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连连看
感官
意象
托物言志
以动衬静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作用,并简析其妙处。(3分)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运用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赋予百花以生命。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堂拓展
阙 ① 题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②。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①“阙”:通“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 读书堂:是深山中友人的一座别墅,环境幽美。 ,请以颔联为例分析。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运用视觉和嗅觉的手法。
从视觉角度描写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
嗅觉角度描写水中的花香
古诗赏析表现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