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爱无疆 大爱无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安 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文中语言朴质自然,叙述生动感人,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我一遍遍捧读课文,感动着也沉思着:孩子们还那么小,能体会到文中的真挚情感吗?我该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呢?如何让这感情真挚的文章在学生的眼里心里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课前我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点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情感铺设,激活学生的情感空间
说实话,这篇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要想学生真正入情入境地进入文本,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不像成年人,他们的语感处于积累阶段,很多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并不能一下子捕捉到。于是,在课前我播放了一段“汶川大地震”的悲惨场面及全国各族人民捐款捐物的真实画面,因为汶川大地震刚过去不久,在学生心中还留有一定的印象,再次重温这一情景,学生被人们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所感动。我顺势从“爱心捐款”引入课文,学生人性善良的一面及同情心被激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有新的情感支撑点。
二、反复朗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本只是文本,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感悟后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又不仅仅是文本,只有通过真切的朗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受到情感的洗礼。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我紧抓住“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先让学生找找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随后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主研读、自我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词句中体会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切感受台湾青年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学生的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感悟中得以升华,受到洗礼。
2
三、以写促思,调动学生的真情感悟
语言情感的诱发仅靠抽象的讲解时难以解决的,必须建筑于具体形象的基础之上。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情感空间,多角度体会台湾青年在余震中为大陆青年捐献骨髓的无私奉献,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是啊,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仍静静地在躺在病床上,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一语击中学生的心灵敏感地,他们马上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一段段贴近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独白在孩子们的笔下,变得是那样灵动而真切,课堂成了同学们精神的殿堂,此时我想老师任何精彩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唯有让这份情感慢慢渲泄开去。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台湾青年宁可置家人安危于不顾,也要挽救小钱生命的高大形象,也就在学生的脑海中丰满起来。
四、运用课件,拉近学生的情感距离
这篇课文中写到“。”正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台湾同胞毅然决然地为小钱捐献骨髓,让人读起真可谓是荡气回肠,大爱无言。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空间,我真实地再现“台湾地震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的可怕,与文本同呼吸同命运,“此时此刻,你最担心什么呢
大爱无疆大爱无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