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系统
做项目步骤: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试做、功能测试
SMIS基础知识
(1)为什么引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大量的安全生产信息如果再用传统的方法去管理,无疑是不能胜任的;大力推行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建设,政府和企业逐渐使用科学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各种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现状
国外:早在70年代就已将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于安全科学的开发研究中。除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事件分析,还将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信息管理。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多个专业领域得到开发应用。
我国: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8月组建以来召开了第—次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会议。
②2004年6月16日,安全生产信息研究院的成立。
③成立安全生产信息总调度室。
④我国《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发布,《规划》规定了三个总体量化指标。
⑤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十项重点工程。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特点:面对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阶段,自顶向下的开发,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开发成果规范化、标准化
缺点: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原型化法
优点:周期短,成本低。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清,需求常常变化的系统,规模小,不太复杂,而且不要求集中处理的系统。原型化方法对信息系统终端用户界面设计尤其有用。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缺点:不适合开发大型的系统。
面向对象法
特点: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构成。运用人类日常的思维方法和原则进行系统开发。对象的概念贯穿于开发过程始终。对象概念的一致性。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和对易变因素的隔离。对象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和对象的相对独立性。
(4)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利用软件包开发软件方法)
优点:能有效降低系统开发成本;软件包开发商能为用户提供软件包长期的技术支持。
缺点:无法组织控制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软件包存在局限性,不可能满足一个组织的全部需求。
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作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输入设备(鼠标器、键盘、扫描仪、数字化仪、数码摄像机、条形码阅读器、数码相机、A/D转换器)、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内存储器ROM/RAM和外存储器磁盘、光盘、闪存、磁带)、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还有绘图仪、各种数模转换器(D/A))
5、网络协议:①TCP/IP ②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IP地址的识别:IP地址常用A、B、C三类,它们均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为了区分类别A、B、C,三类的最高位分别为0、10、110。点分十进制可分
安全信息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