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1. 园区总数及其具体分布截止 2011 年年底,中国总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846 座。其中,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类型,尽管以创意人才与创意凝聚力为核心,但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基础。根据 2011 年中国各省份( 直辖市、自治区)的 GDP 总量排名可以发现, 某个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目与该地的经济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GDP 总量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上海、四川和湖北,除了辽宁、四川和湖北三省之外, 其余的七个省份所拥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目均位于全国前列。 2010 年,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 由此形成了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广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昆明、大理和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西安、成都和重庆) 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长沙)。相形之下, 2011 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又进了一步, 除了 2010 年报告中的六大产业集群区域外, 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短短一年内,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目迅速增加、分布范围快速扩展, 可见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蓬勃兴起的阶段。 2. 园区类型分析中国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分为五大类, 即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每一类型的园区数目及比例如图 2 所示: 图2 从图 2 中可见,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产业型和混合型为主,艺术型、休闲娱乐型以及地方特色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在产业链的开发, 该类型的园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 独立型和依托型。独立型园区拥有大批富有创造性的创意人才, 以此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 产业链相对完整, 具有规模效应。如山东青岛的创意 100 产业园、深圳的大芬村等。第二类是依托型, 该类园区依托当地的高校科研资源, 形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链。如上海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下沙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如图 3-1 所示: 图 3-1 从图 3-1 中可以发现,产业型文化园区数目占据前五位的省份都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地带多设有港口, 因此与其他地方的贸易往来会较为频繁, 由此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 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能够更早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文化观念上较为开放, 这对于培养创意人士而言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 中国许多著名的学府都汇集在这五个地区,尤其是北京和上海。混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科技园为依托, 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 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上海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依托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借助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高校科研力量, 以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动园区内的网络文化企业发展。混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如图 3-2 所示: 图 3-2 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目居于前五名的省份中有四个省份可归为广义上的江浙一带, 即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 广东虽然在江浙以南, 但都处于东南沿海地带。由于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以科技园为依托, 所以具有较强科技能力的省份便能建造更多的混合型园区。此外,因为电子游戏业、动漫业等高科技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 因此那些拥有优势产业同步发展的省份在建立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时更具优势, 如一些著名的国际游戏/ 动漫公司在江浙一带建有工作室或基地。艺术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人才为基础,但文艺作品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投入产出比在目前而言不是很高, 所以该类型的园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较低。中国目前共有 19 座艺术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如图 3-3 所示: 图 3-3 上海、浙江和广东均处于东南沿海地带, 该地区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 现代西方艺术对此地带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出现了一些艺术型的园区,如浙江杭州的 A8 艺术公社、上海的苏河艺术中心、广东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北京作为历代王朝的都城, 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西方艺术相融合,产生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艺术形态,如著名的北京 798 艺术区就是最好的体现。贵州、云南、甘肃等 5 个省份地处内陆或西部,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造就了一种极富本土性的艺术园区,如贵州民族文化特色园、云南映象等。休闲娱乐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旨在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目前这类园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分布情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