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徕卡M9详细评测---赵嘉.》.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徕卡M9详细评测---赵嘉.》.doc徕卡 M9 详细评测--- 赵嘉去年年底就开始使用 M9 ,拖了一年的功课,终于可以放出来了,算是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吧。这篇文章的一部分用在 版的《顶级摄影器材》上面, 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内容。我一直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热爱旁轴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之一。不过,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 似乎顶级的旁轴相机已经销声匿迹了。 EPSON 的 R-D 1 算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我本来期望它能不停升级到达我能满意的程度。但是, 认识它的设计师之后,我发现它的出现只是个人爱好的结果,命运里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徕卡的旁轴相机是 35 毫米相机的鼻祖。毫无疑问,传承了徕卡精髓的 M 系列也是 35 毫米相机中最传奇的系列。自从 M3 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摄影,而后每一代 M 系列的机型都是徕卡神话的一部分。 M 系列胶片时代的“收关之作”,无论是 M7 还是 MP ,也都是相机制造技术和设计艺术完美的结晶。然后,数码时代到了。 2007 年初上市的 M8 的出现似乎是必然,现在看来很清楚, 谁不赶紧搭上数码这班大船, 要不破产, 要不被并购。徕卡介入数码产品其实非常非常的早, 但是 M 系列的数码化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的困难是因为 M 卡口和镜头的后组距离胶平面比较近(和单反镜头相比),所以,光线投射到感光元件上会更加倾斜, 而目前的技术,感应元件感应斜射光和直射光的能力差很远。徕卡 M8 采用柯达制造的尺寸为 27mmX18mm 的 1030 D 。D 不是全画幅尺寸,所以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为 倍,它使用了特别的技术来解决四角容易出现的暗角问题。不过 M8 上市之后曾经出现了一个短时间的麻烦。由于 D 结构很特殊, 没有使用常规的低通滤波镜技术, 厂家的原意是希望借此记录更多细节、提高画质, 但是由 D 的干扰却造成了另外的成像错误, 比如在拍摄某些材质的黑色服装时会变成紫色。所以,后来徕卡公司建议早期 M8 的用户在镜头前加过滤红外线的 IR 滤镜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 有趣的是, 在用户中有一批人很喜欢早期 M8 能感应红外光的特性, 并且通过使用红外滤光镜来强化这种特性, 可以拍摄很酷的红外效果图片,这倒是个很有创意的做法。 2008 年9 月,徕卡又发布了 。作为 M8 的升级机型, 和 M8 在外形和规格上差别不大,包括使用同样规格的 1030 D 。为了减小快门声音, 的金属焦平面快门最高速快门从 1/8000 秒改为 1/4000 秒。 的 LCD 使用了坚硬的蓝宝石玻璃, 这是第一个把这种材料使用在 LCD 上的厂家。零星的修改还包括改进了曝光补偿的调整、增加了连拍功能和自动感光度调整,等等。另外, 居然增加了一个“随拍模式”, 据说是专为“对摄影一无所知”的用户设计的。“随拍模式”的实质是光圈优先+ 自动设定 ISO+ 自动白平衡。或许,现在使用徕卡 M 系列的人真的有很多是“对摄影一无所知”的人了, 不过, 这样的人知道怎么面对M 系列的手动对焦吗?他们知道拍照该用多大的光圈吗?所以, 我看到网络上有评论说: “不知道 M 系列有多少对摄影一无所知的用户……这是徕卡的幸事还是不幸。”虽然话说得有点尖锐,但的确值得思考。 上市之后不久,徕卡又一次祭出“限量版”的法宝,目前

《徕卡M9详细评测---赵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dan56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