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去年的树》观后感
通河县第六小学 祁新颖
《去年的树》讲述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来年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只看到了短短的树根,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全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教学中王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自由发展”的教学思路,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次对话,感悟鸟儿与树的深厚情谊。“如果有来生,我还来唱歌给你听„„”我不知道其他人流泪了没有,但我的双眼确已朦胧。童稚的声音,虽不凄凉,但那么深情。在那一刻,我佩服王崧舟,发自内心的佩服。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另外王老师的语言,像吟诵一首深情的诗。这是语言的魅力。 一个个词,郑重地提出,又轻松地抹去,只为了浓描那一个“浅近”。带入了情感的教与学,丝毫不见斧凿的痕迹,衔接得那样自然,润物无声。
王老师那精美的语言,极强的表现力征服了整个课堂,征服了所有的听者,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语言教学的匮乏。尤其是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按以往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完成一节课的任务,我总是说的很少而且语言枯燥无味,不能完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为学生做的多,这样是能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这样是不客观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深的知道语言的交流,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勾通,
2
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心路历程。是教师语言完美的展现,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是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任意遨游,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美丽!
看《去年的树》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