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计划
合肥市科技局
4月1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合肥目前正站在一个新创新历史起点上,省市领导提出建设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是一项大战略举措,对提升合肥、安徽创新驱动有着重大意义。
一、建设意义
合肥定位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关键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是省会省城市中唯一完整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城市。大湖和创新是合肥两张靓丽名片。经过多年来努力,已在科技创新结果、主体、平台、生态环境等方面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创新体系,这为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和生态正展现出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发展态势。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二者之间面临一个两难境地,而科技创新为治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源源不停新思绪、新技术和新模式;生态环境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物质和材料,更成为科技创新研究关键对象和关键领域。科技和生态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实现可连续发展。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和中国优异地域成功经验看,良好生态环境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为优越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其取得更多发明性结果,从而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
现代科技和生态文明融合是合肥未来发展必由之路。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是国家关键科研教育基地,同时,合肥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省会城市,生态环境本底良好,含有优越发展空间。目前,合肥在科技创新和生态、生活、生产关系上存在融合深度不够、共生形态不强现象,这已经制约了合肥在国家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提升。所以,建设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不仅是推进安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合肥全方面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探索构建科技和生态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引领科技和生态实现双赢发展关键抓手和空间载体,其将为合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换和质量效益连续提升提供关键科技创新支撑,这对于合肥深入提升城市能级实现“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发展目标、加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含相关键战略意义。
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有利于将合肥创新、生态、产业三大优势有机整合。合肥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改等将面临更多考验,城市发展空间显著不足,加速科技和生态融合已经迫在眉睫。合肥在继续扎实“创新高地”同时,必需研究和探索环巢湖区域开发利用,在确保巢湖“一湖清水”生态安全前提下,找出一条科技和生态有机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现在存在问题:
一是巢湖生态资源利用率不高,巢湖这一合肥最大生态资源在创新发展格局中地位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在生态和科技深度融合上没有发挥关键作用,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力不强。
二是科教资源创新辐射力不强,创新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力不够,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服务功效仍需完善,为科技创新服务各级各类公共设施仍要加大建设力度。
三是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力较弱。科技创新资源“碎片化”、“孤岛化”现象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和整体综合效益仍需提升。
相关案例借鉴:
美国硅谷科技园区。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中部旧金山湾周围,区域总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硅谷模式关键是建立学术界和产业界不平常伙伴关系,在发展建设上采取了细胞式生长路径:产业发展带感人口集聚和空间拓展,使硅谷由一个个分散部署独立小镇连成成片城镇群。每个城镇均含有相对完整结构和功效,由关键向外布局商业服务业区、科研办公区、居住区和产业区等功效片区,如同一个个“细胞”。各“细胞”由生态廊道相隔,是城市用地增加弹性化边界,关键交通干线以“TOD”模式将各“细胞”串联起来。
英国M4高科技走廊。M4高科技走廊被描绘为英国硅谷,其空间范围从伦敦向南、沿着M4高速公路直到海滨城市布里斯特,是由一批中小城市连缀而成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区。M4走廊交通条件极好,是很多大科技企业如Cisco、微软、惠普等总部所在地,一大批科技精英人群聚集在此。这里也由此成为英国最有活力科技发展区。M4走廊关键功效区包含高科技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和空港区等,共同组成了英国科技创新中心。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主体,东西向长约30公里,南北向宽约7公里,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空间范围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是一条东西向带状科技创新集聚区。其空间布局为“一带、三城、多镇”,其中“一带”是东西向主轴发展带,“三城”包含浙大科技城、未来科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