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生平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第一页,共40页。
黄庭坚 ———文学成就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艺求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主要词作】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清平乐(春归何处)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
第二页,共40页。
书法
黄庭坚书法《砥柱铭》
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纪录。
《砥柱铭》近600字,,加
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黄庭坚现
存最长的大字行楷。
第三页,共40页。
黄庭坚
第四页,共40页。
诗歌创作
1、主张 “以俗为雅”、“以故吐新”
强调运用古人词句要“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
第五页,共40页。
诗歌创作
2、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
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开创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第六页,共40页。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方回《瀛奎律髓》)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
“自成一家”——无斧凿痕
第七页,共40页。
黄庭坚《登快阁》中的快阁,今在江西泰和
第八页,共40页。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第九页,共40页。
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
(1)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2)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3)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4)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第十页,共40页。
《登快阁》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