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现状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米冬云李秀丽刘海燕王艳茹(河北承德 068466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于 1993 年5 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与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公园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凉爽的气候,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满蒙风情,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1999 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生态旅游示范区”,2002 年,经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跨入 AAAA 级旅游行列,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塞罕坝森林公园是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载体上建立起来的,根据原林业部批复其原隶属关系、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不变。原总面积为 万公顷,公园的经营范围与林场范围一致,但是,随着河北省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园的经营范围不科学、不合理,不便于分类经营管理等突出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经研究分析,改变公园的经营范围,由原来的 万公顷。 . 公园基本概况。森林公园自建立以来,本着“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紧紧围绕“以资源促旅游、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思路, 充分利用塞罕坝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实施了塞罕城一期建设工程,初步开发建设了塞罕塔、泰丰湖、七星湖、界河等旅游景区景点,并注重项目创新,建设了水上漂流、小型飞机场、蒙古歌舞村、滑雪场、封闭式狩猎场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使公园的森林旅游开发规模初具雏形。目前,据统计园区内共有各类旅游宾馆、度假村 108 家,日接待能力达到 10000 人。截止 2007 年公园共接待中外游客近 170 万人次,实现社会综合效益 5 亿元,地方旅游税收 4000 余万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周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存在问题。塞罕坝地处承德坝上山区,自 1993 年开展森林旅游以来,在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游”的项目少,景区景点开发滞后,游客滞留时间短,道路可进入性差, 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建设资金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市场定位欠协调,与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需要不太适应等。 。 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现有的森林资源、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高起点地对公园进行规划和建设,本着以旅游收入发展旅游,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建设原则,继续遵循“以招商引资、合资合作为主,以自我投入为辅,以职工集资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健全 AAAA 级旅游景区功能,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森林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三大效益的良好发挥,努力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旅游格局,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北京的后花园和全国的生态旅游胜地。 森林公园发展目标。依据现在的发展速度,入园游客以每年 32% 的幅度递增,到2015 年,实现入园游客达到《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标准,达到 150 万人次的公园环境饱和度, 实现旅游直接收入 1亿元,使公园的森林旅游业成为带动林场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主导产业,形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森林公园景区(
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