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代:管仲(?~前 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 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 40 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 “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 86篇,今存 76篇。庄子(约前 369 ~前 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 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 33篇(内篇 7,外篇 15,杂篇 11) 。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 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甘罗战国末期下蔡( 今属颍上县甘罗乡) 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 12 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请张唐, 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 城,献 11城给秦。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 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陈胜(?~前 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秦二世元年(前209) 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 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 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率军反击,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范增(前277 ~前 204) 西汉居巢( 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 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英布(? ~前 195) 秦时六县( 今六安县) 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
安徽省历史名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