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预防现状蒋华观留置导尿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有创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 )主要是由于尿管作为异物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从而增加感染的危险性,是一种常见的留置导尿并发症。所以,如何有效预防医院 CAUTI ,已引起众多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CAUTI 的发生率及其诊断 的发生率 CAUTI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外研究均表明 ICU 院内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国内相关统计表明,ICU 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病 %-% , 居医院感染的第 2位。其中多数的尿路感染者留置有导尿管,泌尿道感染是 ICU 最常见的院内感染[1-3] 。 诊断依据参照 2001 年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泌尿系统病原学诊断标准: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引发 CAUTI 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导尿时无菌操作不正规或消毒不严格均可将尿道口的细菌带入膀胱造成菌尿,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前提。拔出的导管若重新插入,或插管时尿道口等部位消毒不严格,细菌会沿导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导致尿路感染。插管时若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精神紧张、尿道有狭窄、异物等)即强行插管,可造成组织损伤,这些损伤组织可成为细菌入侵的部位。将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先后顺序加以改动,先连接气囊导尿管与集尿袋,然后再按以往的顺序进行导尿,既科学合理, 又符合无菌操作。 。选择尿管过粗,不但造成剧烈刺激,且造成组织损伤。因此, 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尿管。 。林鸣芳等[4]研究证实,“高举平台固定法”使尿管呈“Ω”形固定在大腿根部,保证了尿管始终处于耻骨联合之下,使尿液逆流机会减少,达到了降低菌尿发生率的目的,但该方法缺乏大样本研究和存在患者更换体位时的不作者单位: 200540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便,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更科学的固定方法。 。有研究[5]提示,单向活瓣集尿袋每周更换 1次为宜,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更换 2次较适宜。集尿袋的更换频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研究。。留置导尿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呈正比,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则CAUTI 发生率越高。Wald 等[6]回顾了 2001 年美国 2965 家急救医院的 35904 例行大手术患者,86% 在围术期留置了导尿管,其中 50% 留置时间长于 2d,这些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是留置短于 2d者的两倍。目前留置导尿管还常被滥用,应根据国情加强对留置尿管必要性的评估,提醒医生及时拔除尿管。 CAUTI 的关系。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更换导尿管周期进行了研究。脑外伤患者每 4周更换 1次导尿管为宜[7]。高危尿管阻塞患者(pH> )每2周更换 1次导尿管;非尿管阻塞患者(pH< )每4周更换1次导尿管[8]。 CAUTI 的关系。膀胱冲洗能减少通过尿管管腔上行导致的感染,但对于通过尿管与尿道黏膜间上
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预防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