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基本问题识记:统计发展的阶段古典统计学—— 17 世纪中叶近代统计学——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现代统计学—— 20 世纪中叶以来识记: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领会:统计三个涵义的联系 1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2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 、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识记:总体的定义总体,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有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有限总体——既可以全面调查,也可以非全面调查无限总体——只能非全面调查领会:总体的基本特征 1、同质性(共同性) ,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 2、大量性 3、差异性识记:个体的定义个体,又称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领会: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个体也会有所不同。识记:样本的定义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识记:样本单位的定义构成样本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样本单位。识记:样本的特点 1 、样本单位必须取自总体内部 2 、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多种不同的样本 3 、样本是总体的代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4 、对样本进行调查是为了对总体进行推断识记:指标的定义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识记:标志的定义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别领会: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区别联系识记:变异的定义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识记:变量的定义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领会:变量值的定义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连续性可分为第三节统计的过程领会:统计的工作过程识记: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 统计设计) 到定量认识( 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统计分析) 品质标志:性别、民族、工种数量标志:年龄、工资 1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 2 、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 而指标都使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1 、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连续变量:身高、体重、年龄离散变量:人数、企业个数, 必须是整数统计设计:基本任务是制定各种统计工作方案,包括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汇总或整理方案以及统计分析方案等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整理: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是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统计分析: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其重要特征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基本问题识记:统计调查的定义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活动的基础。基本要求领会:统计调查的分类第二节统计调查的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 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全面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又称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连续调查: 一年以内, 如工厂产品生产、原材料的投入、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出生死亡不连续调查:一年以上,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常规调查:大多是定期统计报表, 是基本组织形式专项调查:一次性调查,如残疾人状况调查、某一种商品的质量调查连续调查:一年以内,如工厂产品生产、原材料的投入、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出生死亡不连续调查:一年以上,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调查目的:体现调查目的的要求,符合客观实际,是衡量一个调查方案是否科学的标准调查对象:所要的调查总体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中的个体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调查方式:采用何种组织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何种方法取得资料调查项目: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调查表:按形式分为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登记工作的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调查空间:在什么地区,多大的范围内调查的组织计划:组织领导结构、调查人员的组成和培训、调查文件的准备和试点、经费预算和开支等单一表:一张表格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资料一览表:一张表格登记多个调查单位的资料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概率抽样、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识记:普查的定义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识记:普查遵循的原则 1 、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统一时点 2 、普查的登记工作应在整个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