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对话洪虎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3日 09:55
主嘉宾:吉林省省长洪虎
特邀嘉宾:
一汽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兵
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耀
主持人(陈伟鸿):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对话》节目。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有这样一块神奇而富饶的地方,它曾经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它也曾经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这里就是祖国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一亿多黑吉辽人民生活的家园——东北。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转轨的过程当中,东北正承受着改革带来的种种阵痛。历史进入到了2003年8月,新一届的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东北因此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许多的人都在关注东北怎么样了,东北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今天我们请到了吉林省省长洪虎做客《对话》,和我们一起来共话振兴的话题。好,现在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今天《对话》的嘉宾,吉林省省长洪虎,有请。洪省长,你好,跟大家问候一下。
洪虎:
利用到中央电视台这个采访的机会向大家问好,向关心吉林振兴发展的观众们问好,谢谢。
主持人:
我们现场每一位观众朋友对您都非常地期待,因为大家都知道您是走进我们《对话》节目当中的第一位省长。这省长来到了《对话》节目究竟是像做报告那样说着一些官话,或者是他更愿意跟我们拉拉家常,甚至唠唠嗑?
洪虎:
我们还是唠唠嗑好。
主持人:
要说唠嗑,我们唠的第一个嗑,是大家对您共同的关心。因为我们知道您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京官,对吧。然后现在又做了六年的地方官,这当中有没有什么样很大的不同,您能在这儿告诉大家吗?
洪虎:
最大的不同啊,就在地方工作更接触实际,更接近群众。
主持人:
像我们今天这样,也是面对面地跟所有关心东北,关心您本人的人零距离地接触。那么好,我们掌声欢迎洪虎省长就坐,我们慢慢聊。我们每次在谈到东北的时候,很多人愿意用共和国的长子来形容它,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它也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人们谈到这一切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也会把它和现在一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兄弟相比。他们会说长子年岁大了,有点老了。那洪虎省长,您觉得它老在什么地方?
洪虎:
应该这么说,我个人不大赞成用什么共和国长子这种比喻的语言来描述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一排长子就有次子,这就要有一个长幼序这个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一个看你自己有没有活力,有没有竞争力。刚才你谈到就是说原因是什么,我想呢,这个主要恐怕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就是作为随着这个改革开放这个步伐没有跟上,也就是说东北地区计划经济影响时间比较长,范围也比较广,影响得也比较深。第二方面呢,就是传统产业更新得慢,这个技术落后。第三呢,我觉得呢就是有些资源性依赖的产业,随着长期地开采资源枯竭,这时老基地就面临着新问题。所以中央分析老工业基地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指得很明确,叫做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由于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加快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和问题。
主持人:
在您的脑海当中,除了一个吉林未来的发展蓝图之外,一定还记住了吉林发展历程当中一组又一组的数字。能不能在这儿告诉大家,您对什么样的数字最为关心,或者说最敏感?
洪虎:
现在就是累计下岗的职工我是一百三十八万人,说一个比例,现在相当于我的劳动力的百分之五十还多一点。
主持人:
这个数字是不是令您特别头疼的一个数字?
洪虎:
是啊,这个数字是个沉甸甸的数字,解决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中央做出关于这个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这个方面。中央对老工业基地的支持,政策支持,第一项内容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只要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来了,这个情况就会大大地好转。
主持人:
谈到了这个中央的支持,我们大家也注意到在不久之前,国家发改委核准了首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百个项目,总投资达到了六百多亿人民币。但是在这一百个项目当中吉林只有十一个,是不是?我不太确切这个数字,但很多的吉林人觉得说似乎太少了点,您怎么看?
洪虎:
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摆布,还是应该从每一个省的自身特点出发,立足于本省的实际。然后呢,能够符合有利发挥本省比较优势的,这样地来认真地选择、组合。再一个就是从现在的项目来看,国家的支持是一个方面,更多地恐怕要运用社会资金。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去吸引社会投资者到你那个地方投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绝不是只靠国家摆布几个项目就能振兴的,那么这一次振兴强调的是机制体制的创新,是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个方面来讲,固然需要项目的依托,但是仅仅靠项目解决不了机制体制的转换,也解决不
振兴东北—对话洪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