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8).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 8) 峨眉之巅——林散之书法代表作《金顶》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林散之先生对这幅作品十分满意。真、草、隶、篆皆有,枯、湿、浓、淡并存,气势磅礴似米南宫,骨力雄强如李北海,再加上落款,错落有序, 浑然一体,显得更加完美。逸品之作《金顶》先后 4 次出版,是林散之艺术馆的镇馆之宝。横幅《金顶》,1989 年创作,出版在《林散之书法集》、《林散之书画集》、《林散之艺术馆馆藏精品集》、《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尺寸为 59×228cm ,约 12 平方尺,落款是林散之,印有“林散之印”(白文)、“大年”(朱文) 。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 宿墨,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金顶。林散之先生喜欢大山大水,尤其喜欢四川的峨眉山。峨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沉积着滚滚长江孕育的巴蜀文化,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峰,海拔为 3077 米。顶上是个小平原,从前有一座铜殿,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彩夺目,故而得名金顶。登上金顶,顿觉万象排空,气势磅礴,惊叹天地之奇妙。极目四望,茫茫平原尽收眼底,千山万岭,起伏如浪,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大雪山、瓦屋山、贡嘎山历历在目。在金顶还可以欣赏到峨眉山的四大奇景: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早在 1936 年秋,林散之先生 18000 里壮行时在金顶住过,作诗多首,其中两首诗写的就是金顶。万千幻霞彩,百怪揽神奇。雷雨脚下起,星月头上窥。俯拾云外峰,拳拳念皇羲。忆登太白时,未能尽其姿。 1989 年,金顶重修之后,峨眉山管理处专门派人到南京,请林散之先生题写“金顶”二字。林散之先生对金顶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当时身体十分虚弱, 办了“家庭病房”,医生每天定时给他打针吃药,并要求他不写字少作诗。但是,林散之先生还是高兴地写了。峨眉山管理处计划是把“金顶”二字做成横匾放在金顶房屋上的,所以先生按照他们的要求写成了横幅。“金顶”是用丈二尺的宣纸对裁写成的,每个字两平方尺。后来,管理处改变了计划,把“金顶”二字刻成石碑立于金顶房屋旁边,“金顶”横幅换成了竖排, 落款和时间也做了新的排列。观赏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赞叹林散之书法艺术之余,争相在“金顶”旁合影留念。这幅作品的内容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内涵十分丰富。从字形上看,真、草、隶、篆皆有;从墨色上看,枯、湿、浓、淡并存。我们先看“顶”,首先确定“顶”不是草书,因为“顶”没有用特定的符号来代替字的偏旁和字。“顶”的偏旁“丁”是真书的写法。“页”字上的一横,“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是典型的隶书风格,还有“页”中的一撇,也有明显的隶意。“页”中的最后一画又是真书的笔法。我们再看“金”,这个字从总体上看,是草书,特别是“金”的下半部分笔画相连,有减画,是典型的草书。而“金”的中部,笔画均匀,符合篆书的基本特征,因而是篆书。“金”的最后一画,有隶书的笔意。真、草、隶、篆四种字体融汇在两个字上,经过组合,十分自然、非常协调。此外,这幅作品墨色淋漓,枯、湿、浓、淡十分清楚。如“金”字中的一竖,是浓墨,乌黑发亮,庄重大气。在这一竖旁边的两点,远看也是浓墨, 其实是淡墨。如果注意看,浓墨和淡墨比较明显,“金”字上半部分是淡墨、湿墨并生。“顶”字的右边,也就是“页”的中间两横显得特别黑,因为墨中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