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动学习 主动实践 主动创新
——谈小数课堂中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等方式,自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拼拼,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2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可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自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放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能拼成哪些图形?
,探索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拼成的图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在联系。
,操作实验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2)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锐角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联系?
(3)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
,推出公式
(1)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钝角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与前两次实验相同的结论。
(2)根据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中自行研究、探索,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
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