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绪 论
绪 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道德
五、思考题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概念定义的逻辑要求与结构
社会心理学定义的三个着眼点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不同定义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根据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科学”和“心理学”两个概念:科学是研究“规律”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
社会心理学定义的三个着眼点
着眼于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心理学)
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特别是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学)
着眼于社会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文化人类学)
概念定义的逻辑要求与结构
概念定义就是要在种属概念之间确定联系;要选择最近的属概念。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科学
科学是研究规律的,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这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研究不同的规律就形成了不同的科学。
伪科学的种种表现(充分条件与判据)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区别: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社会心理学是把人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研究其在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下的心理规律。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区别:研究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角度不同——研究人不同活动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伪科学的种种表现(充分条件与判据)
违背科学常识;
错误的解释;
没有符合科学程序的检验结果、没有科学的数据或事实;
只能在现象层面上解释;
事后解释,对未来无预测或错误的预测;
宣扬神秘主义,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或杜撰的概念进行解释;
“研究”结果无法在同样的控制条件下重复出现;
结论不可验证或不可证伪;
科学(追求真理)以外的(利己)动机,极端的功利主义,如谋取钱财或声誉;
以极端的情形或数据代替普遍的情形(反概率规律);
截取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过于“完美”的结果),数据与研究造假;
利用非科学的手段和程序(如媒体影响)谋取所谓成果的社会承认;
“无所不能”,超范围发挥,内涵不确定,外延无穷大,可任意解释和变化。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不同定义
奥尔波特(,1908)认为,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这是偏向个体—心理学的定义。
罗斯(,1908)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中的静态心理,如文化、信仰、风俗等和动态心理如工潮中的群情,战争中的人心慌乱以及迷信蔓延时的心态等”。这是偏向群体—社会学的定义。
戴维斯等(. Davis & . Bem,1979)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这是一个笼统、概括、研究层次模糊的定义。
托玛斯(,1904)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文化的主观方面”的学科。这是偏向社会—文化学的定义。
阿尔布赖齐(S.L.Albrecht,1980)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涵盖社会—群体—个体三个层面的综合性定义。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知觉、自我概念、态度、印象、归因、角色等
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沟通、喜欢、友谊、爱情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群体凝聚力、群体思维、群体极化、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等
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
从众、服从、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竞争、合作、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等
大众社会心理现象
时尚、谣言、流言、传闻、社会恐慌、偏见、宣传、舆论、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国民性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序幕阶段:古希腊——1908年,或称“兴起”阶段。
形成阶段:1908年——1930年,社会心理学开始形成。
实证阶段:20世纪30年代,进入实证研究阶段。
成熟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心理学趋于成熟。
霍兰德的三阶段论
1. 社会哲学 3. 社会分析学
本课程的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四阶段论
1. 哲学思辨阶段 2. 经验科学阶段
3. 实证科学阶段 4. 后现代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